刻瓷工艺创作之我见摘要:任何一件作品的画面,都要讲有开有合,画面主题是开,画面作品落款就是合了。瓷刻作品与绘画、书法一样,作品要有题款和落款。题款的位置,题款的字大小、上下、前后都十分有讲就,题款落款的原那么是既要简洁明快,又不要喧宾夺主,根本方法和书画一样。题款形式综合起来有随意形、一柱香形、横题形、短题形、长题形等形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决定。题款和落款印章应与瓷刻作品本身融为一体,它不仅是对瓷刻作品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而使瓷刻作品到达完整而又统一的目的。但瓷刻作品的题款不必像书法、绘画那样过长,而应字数精少点,生搬硬套书画中的题款落款是不妥的。关键词:刻瓷艺术;刻瓷工艺;刻瓷创作一、刻瓷艺术的现状和历史清朝后期到民国年间,中国杰出的刻瓷艺术家华约三先生和他的门生朱友麟、陈光智等刻瓷技艺超绝,他们对中国刻瓷艺术的开展作出很大奉献。但后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战争纷乱,民不聊生,中国的瓷刻艺术不仅未能得到长足的开展,而且面临后继无人和技艺失传的绝境。解放后党和政府对中国古代的文化传统极为重视,在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为人民效劳”的方针指引下,各项文化艺术事业得到了迅速开展。传统的刻瓷艺术也受到了国家的重视。北京、天津、山东、扬州、广州、上海等地都继承并光大传统,使中国的刻瓷专业得到了新的开展,并得到了中国刻瓷艺术的一个新的高度。他们取前人之长,荟全国之精粹,制造出一些新的刻瓷技艺,在实践中讨论出了一些新的技法和涂色方法,随着工业科学技术开展,刻瓷刀具也在不断改革,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不断创新,使得瓷刻这一中国古老而稀有的艺术得以死而复生并获得开展。中国的刻瓷艺术源远流长。一般认为,它的出现在明末清初。当时的一些画家和艺人在陶器制品的釉面上以硬质钢为刀具作过一些刻瓷赏试,曾刻出一些线条粗糙的花草和人物,这可以说是出现了较早的刻瓷艺术。到了清乾隆年间,宫内设置了“造办处”,聚集来国内的能工巧匠,从事各种类型的工艺作品的制作。当时也有一些帝王将相喜爱在陶瓷器制品上舞文弄墨,这使得刻瓷艺术兴盛起来。中国原本是瓷器的故土。随着“瓷刻”艺术的兴盛,刻瓷作品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且它还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量远销海外传往国外。China 就是中国。这样一来刻瓷工艺也成为了中国民间唯一的独立艺术。二、刻瓷工艺的特点与价值刻瓷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民间绝技。它是以瓷为“纸”、以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