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实训条件建设保证课程项目教学的有效性摘要:项目化教学是当前职业院校课程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要保证项目实施的有效性需要诸多条件,而实训条件建设则是其重要保障。本文以《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改革为例,阐述了针对课程需求而进行的实训条件建设的内容和途径。关键词:项目教学有效性实训条件2024 年,教育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进展的意见的 14 号文件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 16 号文件。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以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随之,高职的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融“教、学、做”为一体的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在各类课程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阐述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建设中,保证项目教学有效性而进行实训条件建设的方法和建设内容。1《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改革概述[1]1.1 教学内容设计《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是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打破了学科体系的教学内容,融合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材料、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学科内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课程以机械结构的分析设计为主线,根据从单一零件——机械总成——机构——机械部件的分析设计思路,设计了常用联接的分析与选用、机械传动的分析与设计、轴系总成的分析与设计、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单级减速器结构分析与设计五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内根据零件的认识——零件的公差分析——零件的材料分析——零件设计的顺序来序化教学内容。1.2 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设计课程教学以具体的工作项目为导向,设置由简单到复杂的具体工作任务,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纳“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以激起学生最大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采纳一主多元的教学方法,即教学中以案例分析法为主,综合采纳演示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1.3 评价方法设计课程考核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育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引入 6S 评价标准,从学习态度、项目绩效、项目实施、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多角度进行评价。2 实施项目教学的基本条件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育高素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应突出学生技能的培育,因此其实践环节尤为重要。在项目导向的课程设计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融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