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关键词]课堂预设,教学生成,教学智慧,科学性然而,历史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共同构成,老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有思想、活生生的学生个体,任何课前教学设计都无法预料到教学活动所产生结果的全部范围。更何况,老师囿于学识、能力、教学经验等,教学估计难免存在缺乏。因此,一堂高质量的历史课,老师既需要在课前做种种合理的教学预设,也需要在教学中依据实际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生成。因种种原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课前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实际生成存在不少差异,有些生成甚至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乃至历史真实相去甚远。现以某初中老师在一次省级教学竞赛中有关“孙中山让权袁世凯”的教学预设与课堂教学生成为例做一简要评析。一、教学预设方案摘录1.课标要求:略2.教材定位本课内容在近代化方面,上承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下启新文化运动,对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探究历程具有重要意义。3.教学目标(1)与能力:识记兴中会、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内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根底上得出结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制表,培育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育学生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孙中山等革命先辈积极探究,不断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值得弘扬。4.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2)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5.教学过程讨论:在 1912 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假如是你,你会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吗为什么设计意图:培育学生运用史实进行辩论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二、课堂教学生成摘录老师:中华民国成立后,为迅速推翻腐朽的清朝统治,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表示,只要袁世凯赞同共和,清帝退位,就把政权交给他。于是。袁世凯软硬兼施,逼迫清帝于 1912 年 2 月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不久,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屏幕显示)“在 1912 年,处在孙中山的位置,假如是你,你会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开展讨论。(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老师:因时间关系,讨论临时告一段落。请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 1:假如我是当时的孙中山,我会把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