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身体的觉醒老子说过:“无之以为用,有之以为利。”作为无形的维度——神的状态,我们常常难以把握与调整,而心性真正意义上的改变也极为艰难。那么,我们不妨从给我们提供“以为利”的“有形”开始,了解我们的身体,做好肉身的功课。当“神”发生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想一想,是不是身体哪里出了什么状况,使其难以控制住情緒。临床上,这种情况比比皆是,如很多抑郁症患者,往往都有严重的身体气机不畅〔尤以心肝气郁为主〕,用中药、针灸调理疏通,多可治愈。再如很多老年人,以前性格很温柔,年龄越大反倒脾气越大,还常常对最亲近的人发火,究其身体原因,多是肾水缺乏〔肾阴虚或阳虚〕,水不涵木,而致木火上炎——补肾敛虚火那么可大为改善之。另有一些心气儿缺乏的年轻人,往往属心肾气虚,补心肾可提升志气与智力,不仅振作了精神,连事业甚或人生都会发生起色或运气变佳。还有,就是女性来月经前后的各种情绪问题,都与身体本身的气机相关。记得初中时候,年轻美丽的语文老师一上课就爱提问我〔作为当时智慧超群的小鲜肉,备受老师青睐〕,有段时间我一站起来就没有原因地大笑不止,根本答复不了问题,以致于全班冷场,老师也只好作罢,让我坐下。然后下次上课,她还是提问我,我还是忍不住大笑,停不下来。现在想想那就是我当时身体方面“心气实”的问题了,即《黄帝内经》所谓“心气虚那么悲,实那么笑不休”。中药开方清心泻火即可解决,或针灸神门一穴辄愈,只可惜我无法穿越回过去,用现在的医术去解救当时的自己,然后好好答复美丽女老师的问题。《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又说“心在志为喜,肺在志为悲,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肾在志为恐。”人的整个精神意识系统,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都与身体的脏腑气机密切相关,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由于外部身体〔五官九窍、肢体、躯干〕的气、色、形、态是脏腑内在气机的反映,而五脏神志各有所主,同时,外在肉身本身也蕴藏着身体的神性,即我们先哲所言“形体保神”〔《庄子》〕,“肌肤形体之有情性也”〔《吕氏春秋·侈乐》〕,“人之精神藏于形体之内,犹粟米在囊橐之中也”〔《论衡·论死》〕,所以,我们外部身体的一形一态,一气一色,一举一动,都蕴含着神性、神志与神采。我们不妨可以感受与体验一下:整天都肌肉板紧的身体,精神也不可能是放松的,练习身体筋肉的柔和,心也多变得柔软放松。当肢体舒展不开的时候,心也很难是翻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