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河行宫历史介绍团河行宫位于大兴区西红门镇团河北村。是清代皇帝前往南海子行猎时修建的四所行宫中最豪华的一座。明永乐十二年(1414),明永乐帝常常在此与近臣进行游猎活动。当年,这里草木茂盛,黄羊麋鹿出没其中,风景十分优美,是著名的“燕京十景”之一,其名曰:南囿秋风。团河行宫是在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疏浚团河后开始动工修建,竣工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宫内东湖南部是一组传统的宫廷式建筑。一对铁狮雄踞在宫门两旁,显示出帝王行宫的高贵、威严。铁狮铸工精细,栩栩如生。左右是东西朝房和御茶房、寿膳房。西所共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大宫门,军机处分列左右。第二进为二宫门,迎面是由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上镌刻“云岫”二字,乃乾隆帝御笔。假山下有三洞府,互相连通,两旁是东西配殿转过云岫峰北行,是第三进璇源堂,殿内额题“时与天游”。内悬乾隆帝《题璇源堂诗》诗匾,有“轩窗朗润诚娱望,笔砚精良正待吟”之佳句。这是乾隆帝的书堂,他常常在这里接见臣僚,处理日常事务。出璇源堂北门是涵道斋,后出抱厦,濒临东湖。八国联军侵入中国时,团河行宫遭受焚烧抢掠;七七事变后,又遭日军飞机轰炸;民国时期,继续被国民党军队破坏,团河行宫内不仅许多建筑物被损坏,连古柏也难逃劫难后又历经了解放初期“破除迷信”的运动和“文化大革命”,除御碑亭和翠润轩幸存外,宫内地上文物全部被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