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野生动物旅游讨论综述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通过对国外野生动物旅游讨论文献的梳理,本文发现,国外相关讨论主要集中在野生动物旅游的内涵、旅游产品与供给、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野生动物保护及目的地管理 6 个方面,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进展”为核心的讨论模式,并呈现出明显的环境价值取向和多学科参加的特点。关键词:野生动物旅游;野生动物游客;旅游影响;利益相关者1 引言野生动物猎杀、观赏等活动在欧美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19 世纪末期,在一些欧洲贵族中流行着一种以收集野生动物作为战利品的旅行(safari),狩鹿、狩牛等动物猎杀活动也长期存在于美国乡村地区。同时,观鸟、北极熊观光等野生动物观赏活动也较为兴盛。这些大多是贵族的休闲活动,是野生动物旅游的源流。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知,人们的自然意识、环境意识日益增长,自然取向的旅游体验深受旅游者的追捧,促使自然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进展(Higham,1998;Wilson,Tisdell,2001)。作为一种重要的可持续旅游形式(Maclellan,1999),野生动物旅游满足了游客在自然环境中领略珍稀动物魅力的愿望,也获得长足进展,并成为目前世界上快速增长的旅游类型(tourismsector)之一(Rodgers,etal.,2024)。野生动物与旅游的互动关系讨论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早期讨论主要关注旅游对“环境-生物”系统的影响(Sindiyo,Pertet,1984),但随着野生动物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经济功能日益突显,开始重视野生动物旅游经济功能对目的地进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讨论。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野生动物旅游讨论领域在不断拓宽的同时向纵深化进展,逐步形成了以“旅游体验-生态环境-目的地进展”为核心的讨论模式。学者们从管理学、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视角对野生动物旅游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与此同时,野生动物旅游开始进入大学课程,如澳大利亚的西悉尼大学(UniversityofWesternSydney)、詹姆斯库克大学(JamesCookUniversity)以及美国的中央湖学院(CentralLakeCollege)都开设了相关讨论课程(Higginbottom,2024),讨论成果得到广泛应用。鉴于目前国内学界对野生动物旅游缺乏讨论,本文对国外相关讨论文献进行了一些梳理,以期能引起学界对野生动物旅游讨论的关注并为相关讨论提供一定的参考。2 文献概况本文综述的野生动物旅游讨论文献大多数是通过网络检索获得,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