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兴衰的“终极密码古今中外,“落后要挨打”是至理名言。读者从历史书籍或者纪实电影中可以领悟到,战败国的人民岂止是“挨打”而已,简直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惨不堪言。追源祸始,“落后”是“挨打”的前提。这里讲的“落后”,在多半情况下,不是指经济落后或科技落后,而是指观念落后或军力落后。实力并不能主宰一切多年来,国内学术界一直强调社会制度的先进性在国际竞争乃至国际斗争中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似乎又转为强调以 GDP 为支撑的综合国力对国家兴衰的重大作用。固然,GDP 对于国家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过分强调 GDP 的作用就违反了历史事实,也不符合现代国际关系的真谛。着眼于中外历史重大事件的演变历程,可以清楚看到,在风云际会的严峻考验中,或在国力开展遇到瓶颈的关键时刻,社会制度的先进性或以 GDP为支撑的综合国力,对国家盛衰兴亡都难以起到重大的作用。相反,从某个侧面看,历史反而充满着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甚至以野蛮战胜文明的记载。应指出,无论是国家兴衰还是战争胜负,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于战略思维和决策的正确与否。换言之,决定要素不是外表上的综合国力,而是领袖的战略素养和组织能力,以及由领袖制定并为精英群体普遍接受的国家大战略、国家平安战略和国家开展战略。战略思维和决策水平在整个战略范畴中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战略思维是决策艺术的最高境界。当然,假设干并非纯然是巧合的时机,在一个国家开展的历史过程中,也起着不容无视的重要作用,亦即所谓“国运隆否”。当年,成吉思汗及其子侄辈麾下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所向披靡。行军途中,大小不等的诸多国家军队都被消灭了,众多民族民众被蒙古贵族奴役。然而,无论是文明程度还是经济实力,当时蒙古族远逊于被其征服的各民族,蒙古族之所以称雄一时,无非是首领成吉思汗及其左右在政治、军事上见识过人而已。从文明进化的观点衡量,当时的蒙古还是奴隶制社会,而被它击败的不少国家都早已是封建制社会,且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也远远超过蒙古国。然而,这都无从改变这些封建制大国被奴隶制的蒙古国灭亡的命运,发人深省。蒙古族向来能射善骑,就小群体而言,在军事上以强劲的爆发力著称。这种根本国情、民情,自古已然,并非始自成吉思汗。但在成吉思汗成长之前,蒙古族一贯是个弱小民族,被占领黄河流域的金国百般欺凌,毫无还手之力。在成吉思汗领导下,蒙古才崛起于世界。及其身后,蒙古国势不久即一落千丈,在漫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