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摘要]学科教学要重视育人功能,加强德育渗透是法律教学的题中之义,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法律教学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法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意以基本的法律理念统领教学内容,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要善于发掘案例的德育价值,还要注意融汇贯穿道德、心理健康与法律知识,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重人情明事理。[关键词]法律;德育渗透;思想品德《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法治教育要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法治精神和法律法律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提升精神紧密结合,使青少年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在法律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法律教学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围绕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的法律教学部分,对法律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和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德育渗透是法律教学的应有之义1.从思想品德学科的性质和法律教学的目的来看。思想品德是一门融合伦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国策等相关内容,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进展为根本目的的课程,法律教学作为思品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帮助学生逐步增强法治意识,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服务,为学生参加公共生活服务,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因此,法律教学中必须加强德育渗透,以对学生加强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与进展。3.从法律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老师对法律教学的目标定位不准确,追求应试功利而把法律课当成纯粹的法律知识课来上。重视法律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足以应试的法律书本知识,但是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却缺乏是非、善恶推断能力,缺乏理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法治课堂中加强德育渗透,有利于增强学生价值推断与选择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二、在法律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策略1.用基本法律理念统领法律教学国家高中新课改方案围绕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加四大方面提出了普通高中学生要具备的政治学科素养。初中阶段是高中的基础阶段,参考高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要求以及现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于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应着重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