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培育模式探讨[摘要]针对我国现有物流管理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实践环节缺乏、系统性不强、教学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指出基于计算机仿真的高端物流管理人才培育模式既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又具有理论上的必要性,然后以“啤酒游戏”为实例阐述仿真培育模式的优点,提出引导基础理论学习、选择恰当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数据库和案例库、运用角色扮演等具体的高端物流人才培育机制。[关键词]计算机仿真;物流管理:人才培育一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进展和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数量不断增多和层次不断提高的特征,而与人才需求数量增加和层次提高的客观状况相比,我国现有物流人才的培育模式相对滞后,许多物流专业毕业生仅具备操作性岗位所需能力,高端物流管理知识缺乏,为此一些外资甚至需要将员工送到国外进行工作培训以使其具备相应工作能力。高校物流人才培育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匹配使我们必须寻求一种更为科学可行的物流人才培育模式。计算机仿真是物流专业的核心技术,是一门综合性交叉学科,它涵盖了物流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等学科的内容。作为一门实践技术课程,物流仿真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物流理念形成和运用能力培育。虽然物流仿真与物流管理存在差异,但在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建设中,管理和技术缺一不可,只有懂得仿真技术如何运用于物流管理活动,理解物流管理活动如何获得仿真技术支持的人才,才能真正推动现代物流产业进展。二 现有物流人才培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意见反馈和老师教学感受来看,目前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育主要存在以下方面不足:1 教学内容系统性、整体性及专业性不强物流管理是一个涉及多领域、多行业、多环节的复杂大系统,相应地物流管理课程也必定涵盖多学科、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从内容的丰富性来看,现有物流管理教材和课程无疑正在逐步完善,所涉及内容揽括了管理学、经济学、运筹学、信息科学、工程技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等各个领域的知识,但是目前这些知识多以独立知识点形式存在,不同领域之间内容交互融合不足,与物流管理实践融会贯穿不够,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针对性不强。知识点广泛但离散独立存在的状态将使物流专业人才培育出现“全而泛”的趋势,只能培育“通才”而不能造就“专才”和“精才”。由于同学对本学科知识缺乏深化了解和掌握,将使培育出来的毕业生在从事物流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