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法治观念大学生如何树立和培育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 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而且也应当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 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 在走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征途中, 大学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者的大学生, 既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也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素养, 树立“以遵纪守法为荣, 以违法乱极为耻” 的观念。 然而近年来,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反应出大学生法律观念的淡薄。 云南大学马加爵 2. 23 特大杀人案, 清华大学刘海洋强酸泼熊事件是令人震惊的, 由此可见, 强化大学生法治观念, 培育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是极为重要的。 法治观念是指以人们的法律观、 法制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 它是人们在参加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进展的的内化和积淀, 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 正确思维法治观念是大学生必备的法律素养, 并成为青年学生立足社会的根本基本要求。 如何树立和培育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呢? 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 进行普法教育。 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 必须实行多种途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教育部早有规定, “法基” 课通过让大学学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和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 基本的法律基础, 理解宪法和法律的基本精神、 基本规定, 理解和事件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依法治国” 的基本方略, 提高对法的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但现在的大学中基本没有专门的基础课, 但在开展普法教育时, 应注意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 而且由于这方面的课是公共课, 课时少, 所以老师在教学当中针对性的突出重点, 多讲授与学生相关的法律知识。 同时, 在教学中, 亦可改变以前的教学方式, 加入课堂讨论, 案例分析, 结合录像等方式, 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让学生更容易培育法治观念。 二: 多组织和法律有关的活动。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学生在学校的的学习生活中, 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 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行为规则, 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养成的规则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法律观念的形成。 学校应实行一些更具体, 更行之有效的办法, 针对大学生年龄及性格特点, 把法治思想的培育同组织活动相结合,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