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3000 字[Word 文档].doc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3000 字[Word 文档].doc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篇一 摘要: 社会主义运动在 20 世纪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十月 革命的爆发和苏联的建立, 标志着社会主义运动从理论走向实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运动进入全盛时期, 形成了有十几个国家组成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与阵营关系亲热的一大批表示信奉社会主义的国家。 90 年代后,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事业和国际共运转入低潮。 这一几乎贯穿整个 20 世纪的历史过程和原因由此一直成为学术界的讨论热点。 本文是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外战争与冲突的角度来讨论和总结这一历史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这不仅对我们探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也可为有效地处理中国在世界新格局中的对外关系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 20 世纪社会主义冲突国家战争 正文: 1. 战争与冲突的涉及面 1945—1991 年间, 社会主义国家共发生对外战争、 冲突和军事行动 16 场, 直接参战或卷入冲突的共 11 个国家, 为: 苏联、 匈牙利、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保加利亚、 民主德国、 中国、 朝鲜、 越南、 柬埔寨、 古巴, 占社会主义国家 16 国总数的约 70%; 其中两个最大最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直接卷入的战争和冲突分别是 4 场和 6 场。这里需要提及的是, 另外 5 个未直接卷入战争和冲突的国家并非完全超脱于外, 它们的国内局势与外交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战争与冲突的影响: 南斯拉夫: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和 50 年代后期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两度恶化,苏联向南斯拉夫施加军事压力,整师整师的苏联坦克开始出现于南斯拉夫边境。 罗马尼亚: 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 “苏军又在苏联、 保加利亚和匈牙利同罗马尼亚接壤的边境上集结军队, 使罗马尼亚十分紧张, 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发表声明责备苏联出兵, 并向罗马尼亚军队发出了总动员令。阿尔巴尼亚: 中苏交恶后, 阿尔巴尼亚因为支持中国, 受到了苏联的军事压力, 实行了全民皆兵的国家战备体制, 这是一段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历史过程; 蒙古: 中苏关系恶化后, “1967 年 3 月 , 蒙古与苏联秘密签订在蒙古境内部署苏联军队的协定, 由双方的国防部长签字。 苏联驻蒙部队和武器装备, 分布在乌兰巴托四个区、 全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