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出生地新证在《山海经》里,记载有大禹的诞生地,由于语言文字异样,而未被人们所识。古羌语道出禹的出生地笔者在《禹传说的三个版本》(《文史杂志》2024 年第 2 期)中提出,禹传说的古羌语版本首推《山海经》。在《山海经》里,经文把禹叫做“颛顼”,这就是禹的羌语名,由此也就道出了禹的出生地。有赤泽水,名日封渊,有三桑无枝。丘西有沈渊,颛项所浴。(《大荒北经》)昌意降处假设水,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日阿女,生帝颛顼。(《海内经》)经文夹杂的语言文字,旧注多误。这是一些“羌汉融合语”,我们将其作一些破解,其意义就豁然明朗。1.赤泽水,言“青白水”。赤、泽,古羌语均可言水。“赤”有青白如雨之义,故“赤水”多译为“青白河(江)”。今成都近郊有水名青白江,羌语呼其为“赤泽”。今北川县之“青片河”,“片”为“白”之音假,实言青白河。古羌语呼“泽”有水义,多指宽阔之水面,今那么作“草”。今北川县的“白草河”当译为“白水河”。然而“泽”亦有鱼义(今羌语支言鱼呼“尔泽”),故白草河似可译为“白鱼河”。“白鱼”可转注为“伯禹”,所以白草河还可译为“伯禹河”。禹家族在羌是鱼族,禹的父亲叫鲧,名字里就有鱼符号。云南大姚县也有白草河,相传那里也是禹迹,也许是南迁的鱼支系。在宝鸡清姜河发现的西周(弓鱼)国,铜器铭文上有“白鱼”、“季鱼”,也许是东迁的鱼支系;但它不可能是“伯禹”,却有可能是禹家族的后裔。2.封渊,旧注多训“大渊”,当未明声假而讹。“封”为“虫”(音蝮)假,“渊”指水之上游深谷处。封渊言“蝮水上游”。古羌语“以虫为蛇”(郭璞注),封渊即言“蛇水上游”。今北川县青片河、白草河均系今涪江上游。“涪江”犹言“封江”,涪、封一声之转,皆为假字,历经几千年,它仍然叫“蛇水(江)’”。今涪江上游,是上古巴蜀同囿(《华阳国志》)的地方,早期的巴蜀人都是蛇族,蜀人是双蛇族,变成了鱼族,所以郭璞说“以蛇为鱼”。封渊被汉化为蛇渊后,在羌它就成了“鱼渊”。3.沈渊,又形讹为“沉渊”。封渊被译为“蛇渊”,此假“沈”为蛇,实言蛇渊。沈、蛇一声之转。蛇渊、沈渊就是“蜀渊”,言鱼渊。古羌人呼蜀为蛇而义为鱼。蜀读为蛇,作“沈”(音近树),蜀渊又作“淖”、“浊”,乃读蜀为“触”耳。鱼渊可转注为“禹渊”,它就是“伯禹河”。伯禹河即今北川县禹里的白草河,甚地殆是禹的诞生地。4.颛顼所浴,旧说颛顼在此洗澡,误也。颛顼是禹的羌语名,意思是鱼(蜀)。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