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动威海市医药工业进展,本文在对全市医药行业调研的基础上,讨论提出了促进威海市医药产业集群快速进展的对策措施。一、进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进展现状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威海市拥有医药企业 93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25 家,从业人员达 2.7 万人,总资产达到 337 亿元。2024 年至 2024 年,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 21.9%,高于工业增速 10 个百分点以上,行业进展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二是骨干企业膨胀进展。近年来,威海市医药产业培育了一大批龙头骨干企业,2024 年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制药、鸿宇医疗、东宝制药 5 家骨干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医药行业的 74.2%。三是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均已通过 GMP 标准认证,其中,威高集团、迪沙药业、达因制药等 7 家企业率先通过新版 GMP 标准认证,拥有 1 个中国名牌和 8 个山东名牌。主要产品有化学原料药及制剂、新型中成药、医疗器械、生物药物等10 大系列 2000 多个品种规格,基本形成了以化学制药为基础,医疗器械为主导、中成药为补充、海洋保健药为后续的医药工业生产体系。四是技术研发平台逐步完善。全市医药工业现已建成 2 个国家级、2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 个山东省院士工作站和 1 个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威高集团在国内建立了 9 个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重点研发生产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药品。鸿宇器械自主研发的微创颅脑引流系列产品已获得 3 项国家专利,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脑颅出血急救方面的空白。(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医药企业存在 小、散、乱 的现象。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 25 家,其中过 10 亿元的企业只有 2 家,占总数的 8%。多数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小、工艺落后、布局分散,企业集约化、法律规范化水平有待提高。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国际上大型医药企业(辉瑞、诺华等)用于研发的投入占其额的 15%—20%,而威海医药企业平均投入仅为 1%—3%;医药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严重缺乏,从而导致企业进展后劲不足。三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目前,医药产业链配套率不足 30%,产业集群内部大多数企业分散独立,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网络。四是融资难、招工难的现象普遍存在。中小微企业由于抵押物不足、信用等级不高等原因,融资难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生产一线工人中的 65%来自外地,3—5 年返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