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理学》课程思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血型的概念;2•知道 ABO 血型和 Rh 血型的分型;3•理解 Rh 血型的特点临床意义;4•说出输血原则;5.学会 ABO 血型的鉴定。♦能力目标1•分析推理能力:能够运用凝集反应的结果判定血型;2•表达能力:在教师的设疑、互动、提问、讨论中提升表达能力;3•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素质目标1•培养批判性科学思维,探索求真、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2•培养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激发学生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树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观念,奉献自己的爱心,挽救他人的生命;4•培养“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二、课程思政(一)融入知识点教学重点: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确定依据:通过学习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明确 ABO 血型的抗原和抗体的分布,就能进一步理解红细胞凝集反应和血型鉴定的原理、Rh 血型的临床意义以及输血的原2则。突出重点的策略:1.首先介绍人类输血史上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引出血型对于输血成功与否的重要性;2•通过图片、表格讲解 ABO 血型系统的分型以及抗原、抗体的分布情况,解释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和溶血的原因;3•及时检测学生掌握程度,在后续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实验课上进一步巩固。教学难点:Rh 血型系统的特点和临床意义。确定依据:Rh 血型相比 ABO 血型,学生是比较陌生的,而且需要对之前所学的 ABO血型的特点、红细胞凝集反应和溶血充分的理解,并能够比较两者的不同。破解难点的策略:1.在学习 Rh 血型的特点时,要和 ABO 血型的特点进行对比;2•在学习 Rh 血型的临床意义时,举出具体案例,通过流程图逐步揭开答案,帮助学生理解;3.加强和学生的互动,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把握讲解进度,课后通过习题强化。(二)融入方式本节课是通过学习通平台开展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1•课前一预习:教师发布本节课的任务清单和相关的教学资源,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全文。帮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预习以及了解我国献血制度。2•课中一实施:教师通过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演示法、对比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密切与临床相联系,不断设疑、互动,以学生为主导学习新知,逐步揭开问题的答案。3•课后一巩固:发布课后小测检测学习效果;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参与话题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无偿献血”的宣传海报。教学手段:1.智慧树网和学习通平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