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②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③宋明理学 ; ④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宋明时期儒学理论化体系化。(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明清之际对儒学的继承和批判。(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2、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第 1 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① 经济:铁器牛耕,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发展。② 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 的政治环境。③ 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 思想文化:“学在民间”——私学兴起。一、百家争鸣原因代表① 道家:老子、庄子。 ②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③ 墨家:墨子。④ 法家:韩非子。影响①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3 世纪 春秋:前 770 ~前 476 年 战国:前 475 ~前 221 年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 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 B. 各国相继变法 C. 战争频繁 D. 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①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DD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仁、礼清静无为法治兼爱、非攻老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领域主要内容思想学说哲学思想1. " 道 " 是万物的本源2. 朴素辨证法思想3.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方法论原则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