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做初三学生分流工作——初三分流工作的一点体会单县杨楼镇杨楼中学黄云初三学生分流工作难做。难在分流工作要达到初三学生自愿分流、家长赞同、社会支持,不留工作后遗症,不对学校产生负面影响。而学生对初三分流工作不理解,学生家长更不理解,甚至老师也理解得不够。原因是什么呢?初三学生处于叛逆期初三学生处于人生发展过程中的青春期,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叛逆期。由于身体的快速发育,初三学生的身高、外貌已接近成年人;性也进入快速发育,第二性征出现,产生性意识;初三学生即将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校园里是“老大哥”、“老大姐”;成人感出现在学生心理上。而初三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生活经验少,人生阅历浅,分析问题还具有片面性。造成初三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具有超前性。看不清自己的真实能力,否认自己能力的弱点,自我保护意识突出;自尊心强,好面子;特别在意自己在同龄人群体中的位置,极力维护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另外学生对职业学校认识片面:上高中的是好学生,上职业学校的是差生;上高中前途光明,上职业学校前途黑暗;高中学校树人,职业学校坑人。面对分流初三学生难以接受。家长不理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是我们社会上的传统认识。作家长的,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大部分家长是农民,亲历劳动的艰辛。外出打工的,目睹了城市的繁华,深感城乡的巨大差距。有生活在城市边缘的自卑。看不到成功人士背后漫长曲折的成长道路,和为生活付出的巨大努力。简单认为,读高中上大学就能进入大城市的生活。家长爱子女心切,曲解职业教育:上高中享福、上职业学校受罪;上高中是读书、上职业学校是劳动。有些家长完全依从孩子。现在子女少,孩子小时娇惯,孩子大了就顺从,不能给孩子提供理性、客观、有效的职业指导。老师认识的偏差有些老师以偏概全。看到高中教育要求严格,学生学习紧张;职业学校要求相对低一些,学生学习相对松一些,就认为高中教育规范,职业教育松散。这是因为这些老师没有认清不同学校教育性质的差异:高中教育重知识、智力的教育;职业教育重技术、操作、实践的教育。有些初中老师因为个别职业学校毕业时不成功就完全否认职业教育,他们没有看到普通高中教育中也存在不成功的个例。教育的效果如何在某些层面上取决于个人因素。有些老师追从社会片面认识,先入为主,不看事实,不分析原因,一味否认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有些老师认识不清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