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标领域商业贿赂调研报告范文市建委:工程建设领域是商业贿赂的重要滋生地之一,而工程发包又普遍被认为是工程领域反腐的源头和关键环节。我市自 1996 年大力推行招投标制度以来,不断完善有形市场服务功能,创新管理制度和机制,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了工程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全面总结加强招投标管理、防范商业贿赂的经验,分析招投标管理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认清工程领域腐败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进一步加强管理、预防腐败具有积极的意义。最近,我们针对工程招投标领域商业贿赂的防范和治理工作进行了深化调查讨论,现报告如下。一、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情况及源头防腐的基本经验我市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工作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这十年,是我市市场经济和城市建设迅猛进展的十年,也是建设工程交易市场从无形到有形、交易过程由隐蔽到公开、交易活动由无序到法律规范的十年。十年来,我市围绕搭建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营造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立足源头预防和治理建设工程领域的腐败现象,不断探究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新途径,逐步树立起了阳光招标的服务品牌。2001 年至 2024 年市直进场交易总额达 68 亿元,为业主节约投资 4 亿多元,招标投标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二)建立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以“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为目标,从招标、投标、评标以及中标后管理、监督等各环节入手,建立了一整套制约权力运行的刚性机制,减少了权力寻租的机会。一是完善了招投标管理制度。围绕信息发布、招标方式、资格预审、标底产生、评委管理等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强化了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明确了邀请招标范围,实行了邀请招标三级会审制度。公开招标项目,全部通过信息网或新闻媒体公开发布招标公告,每项工程报名企业达 60 多家,保证了充分竞争; 加强了资格预审管理,特别技术要求的项目,实行专家组预审,一般项目由建设单位对企业资质、社会信誉进行初审后,采纳电子手段随机抽取,网上即时通知,杜绝了人为因素; 推行了现场产生标底法,开标现场由建设单位随机从 14 种办法中抽取,保证了标底安全; 出台了《建设工程评标专家管理办法》,开标前 1 小时由建设单位在招标办、监察局、公证处监督下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即时通知,即时评标。同时,实行了评标专家质询制度、评标专家行为评价制度和专家动态管理、清出制度,加强了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