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无边界教学组织模式探讨摘要:媒介融合的进程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传统的垂直教学管理模式已无法更好地适应新的媒介环境的要求。当前,引入“无边界教学组织模式”理念,使教学资源能够在各层级、边界间顺畅流动,从而达到打造学生毕业后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是一种较好的教学组织方法。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无边界教学组织人才培育随着科技的迅猛进展,媒介领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谋求改革,以迎合互联网的姿态架接新媒介,而新媒体也在谋求与传统媒体在内容上的合作。媒介融合时代正在到来。在媒介融合时代,生产信息的机构及个人大大增加,媒介信息量空前增多,流动更加频繁,信息以及生产信息的技术以极快的速度更替,传统媒体从业人员面临如何使用新媒体进行信息发布的问题,新媒体在内容制作、媒介技术、市场推广等方面也面临人才匮乏的难题。这种种情况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培育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团队建设、管理模式等诸多方面是否需要调整以适应新的媒介生态?如何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跟上外部世界的迅捷变化,从而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此,本文拟提出“无边界教学组织模式”的概念,以从教学组织管理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一个思考。1“无边界教学组织”概念内涵“无边界教学组织”的思想来自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CEO 杰克·韦尔奇提出的“无边界组织”概念。20 世纪 80 年代,杰克·韦尔奇为了提升通用公司的生产力,提出了“无边界组织”的概念。“无边界组织指的是边界不由某种预先设定的结构所限定或定义的组织结构。”[1]这种组织结构力图降低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组织与外部所造成的区隔,从而使边界具有更大的可穿透性,以使贯穿组织的运转变得更加顺畅。目前,各大学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从教学组织上看,遵从的是大学的整体性组织要求,在学校下设置相应学院,如成都大学美术与影视学院;在该学院内再根据本科(或讨论生)专业名录设置相应的系,如影视系;在系下面再根据专业培育计划和教学师资力量设置相应课程教研组,如媒介管理课程教研组等。这一教学组织结构,在管理上隶属于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有着明确的人才培育子目标和明确的作业内容边界,比如媒介管理课程,是根据不同媒体产业进展情况,在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品管理、市场策略、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