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怀樵一心为国的虚拟仪器之父与诺贝尔奖情怀

应怀樵一心为国的虚拟仪器之父与诺贝尔奖情怀_第1页
1/7
应怀樵一心为国的虚拟仪器之父与诺贝尔奖情怀_第2页
2/7
应怀樵一心为国的虚拟仪器之父与诺贝尔奖情怀_第3页
3/7
应怀樵一心为国的虚拟仪器之父与诺贝尔奖情怀作为我国虚拟仪器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应怀樵教授在中国最早提出“虚拟仪器”的构想、最早提出和实现“用软件制造仪器”,“用软硬件相结合”来取代传统的主要由硬件组成的模拟式仪器的科学家,曾突破十大世界性难题,被科技界誉为“虚拟仪器之父”。尽管如此,应怀樵教授却十分低调,因为他的心中珍藏着一个诺贝尔奖的梦想。在为科学献身的近半个世纪里,他始终以“砍柴樵夫”般的坚韧与坚韧,跋涉在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科学高峰上,即使面对 3 次中风、4 次心梗、7 次至阎王殿的生命挑战,依旧以超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战胜病魔,执着奋进地在创世界一流的“虚拟仪器”科研阵地上。那么,这位低调的科学家,又取得了哪些举世瞩目的成就呢?国内外最早原创提出虚拟仪器构想什么是“虚拟仪器”呢?应怀樵教授介绍说,“所谓‘虚拟仪器’其实并非是传统的仪器,它是指集数据采集和信号调理器、信号处理技术与PC 机技术于一体的软件为主的制造仪器。”这个概念可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1965 年,应怀樵教授在参加国防科研核爆炸防护课题——地下铁道核爆炸振动噪声与动力学测试分析的讨论中,发现地铁道床的下沉残余位移(0Hz)用硬件设备无法获得,由此就萌生了虚拟仪器的大胆构想——“用数字算法和软件取代硬件”。在萌生了这一想法之后,应怀樵教授便开始全心投入了讨论。1973年,他原创性地开始尝试用数字计算机的软件数字积分取代传统硬件模拟积分的方法来证实自己的构想,并讨论用 DFT 方法的数字化频谱分析仪器,并于 6 年之后获得成功。1979 年在杭州召开的国防科工委核试验全国防护学术会上,他提出虚拟仪器的核心概念——“软件制造仪器”,获得主持会议的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郑哲敏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张维院士、同济大学校长李国豪院士的赞扬和支持,比美国 NI 公司“软件是仪器”的概念提出早 7 年。这一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的新路线对仪器制造业和测试技术界科学仪器、分析仪器、高端仪器及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会产生巨大影响,还能实现一些硬件实现不了的功能(如超低频和 0Hz 的积分器),对科学讨论和国民经济有着深远的影响。1985 年,应怀樵提出了“把实验室拎着走”的目标,并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虚拟仪器,成功地应用于杭州钱塘江大桥的火箭激励模态试验。1993 年,随北京新技术展览会到加拿大展出,获得表扬名单第一名,1995 年用于“长三捆”火箭全箭模态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应怀樵一心为国的虚拟仪器之父与诺贝尔奖情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