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与流程 1、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实施检查、治疗、护理之前,必须仔细核对和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住院号等两项核对患者的身份(禁止仅用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2、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采集供临床检验及病理标本、发放特别饮食、诊疗活动及操作前,实施前应请患者自己说出自己的姓名,不得直接称呼患者姓名而获得患者的应答; 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3、在 ICU、CCU、新生儿室、手术室、急诊室、产房等重点科室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4、对急诊抢救室和留观的患者、住院、有创诊疗、输液以及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沟通障碍等患者推广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5、对病房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转科、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障碍、镇静期间患者使用“腕带”识别患者身份。③ 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论无误后,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簿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2)病房与病房、ICU 之间识别程序①病房护士做好转出前准备工作:在转科登记簿上,准确填写病人的个人信息、相关交接内容,并与病历进行核对,确保相关信息准确无误。② 由转出科护士携带病历、转科登记簿,陪同病人一同前往转往科室,与转入科室护士当面交接。③ 转入科室护士安置好病人后,与转出科护士同时进行核对,确认病人的身份、疾病相关信息等,由转入科室护士在登记簿上签名,完成识别交接程序。2、手术室相关识别程序(1)手术室与病房识别程序①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做好交接前准备:为病人佩带腕带,准确填写病人姓名、诊断、手术部位,并与病历进行核对、与病人主动沟通后,确认信息准确无误。② 手术室工作人员携带手术室专用病人交接登记表到临床手术科室,与病房护士一同核对,确认病人信息无误后,由临床手术科室护士在登记表上签名,完成交接程序。(2)手术室术前识别程序①手术患者统一使用腕带作为识别信息的载体。② 麻醉前巡回护士与麻醉师共同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沟通作为最后核对途径。③ 手术切皮前,由手术者、巡回护士再次核对姓名、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检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