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标准升级之难计划履行,拖慢了我们的减排努力。”岳欣对记者直言。记者了解到,负责制定国家油品标准的技术委员会在构成上以石化行业代表为主。油品质量标准由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称“TC280”)制定,TC280 秘书处机构是石油化工科学讨论院,为中石化下属讨论部门。在 TC280 的 43 名代表中仅有 3 名来自环保和汽车领域,下设的分委员会的 30 名代表中也仅有 3 名来自环保部或汽车企业。实际上,对于国四标准的汽、柴油供应,从技术上而言早已不是问题。据《国五标准编制意见》所示,目前国内大型炼厂如中石化燕山石化、高桥石化、金山石化等都具备了生产国四标准汽、柴油的技术能力,部分炼厂已具备了国五标准油的技术能力。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国在炼油技术上肯定能够达到国四的标准,但却没有大范围地推出相应标准的油品,其原因不外乎成本问题。该人士表示,由国四标准提升到国五标准,以一套 1000 万吨的炼油设备计算,需要增加设备改造成本 90 亿元。假如全部由油企负担,成本增高太多。生意社能源成品油分析师李宏测算,车用汽柴油由国三标准升级为国四标准,成本上涨约 0.12 元/升-0.15 元/升,三大石油炼化企业将产品全部升级为国四标准,需投入 500 亿元左右。油企人士介绍说,炼油企业持续运转很重要,别说是升级改造设备,即使是停工检修企业的损失都不小。因此目前能升级到国四、国五标准的也只有中石油、中石化所属炼厂。而一些地方炼厂产品只能达到国三标准。生意社监测数据显示,在地炼中规模较大的山东地炼方面,目前仅恒源石化,万通化工有国四汽油,其他厂家则都是国二、国三标准。“目前山东地炼汽油含硫量大多只能达到国三标准,除了成本问题,地炼企业能得到的炼油原料本身含硫量就比较高,不容易降下来。”业内人士说。据了解,目前全国炼厂中,中石油、中石化所属近 60 家,地炼企业有 146 家。这 146 家中,超过 300 万吨炼油能力的不足 10 家,主要分布在山东、西北、广东。记者在采访多家山东地炼厂发现,对于汽油标准升级一事,较为敏感,多数企业不同意谈论此话题。一位油企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层次的问题是成品油市场化问题,油品的价格和质量应该由市场竞争来决定,前提是放开成品油市场和原油进口市场。但目前根本不具备这一条件。该人士表示,在当前的情况下,油品质量、企业成本和环保部门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而解决的方式就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