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由节俭败由奢演讲稿唐朝诗人李商隐曾在他的《咏史》中将国家的兴亡概括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那么什么是勤俭勤俭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是陶潜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周总理那一件满是补丁的睡衣。而什么是奢侈奢侈是商末纣王的“酒池肉林”,是夏桀的骄奢无度,是秦始皇嬴政的万里阿房。纵观历史,有哪一个国家不是依着勤俭节约立国,有哪一个人不是靠着勤俭节约而成功的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司马光在他的《训俭示康》中认为:“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孔子也曾说过:“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意思是说:奢侈,就会显得骄傲;节俭,就会显得鄙陋。与其骄傲,宁可鄙陋些。由此可见,勤俭节约是中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进展,要想进步,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一个人的成功是因为勤俭节约,一个国家、民族的成功更是因为勤俭节约。然而随着社会的进展,财宝的积累,有人就忘记了勤俭这一美德,反而挥霍无度,铺张浪费。前段时间在南宁出现了“最牛生日宴”这一事件,中学生王父亲在豪华酒店为其儿子举办极尽奢侈的生日宴,大摆 20 桌每桌 8000 元的宴席,还在空中升起 24 个大氢气球和长条幅,长条幅上是众多单位和企业为王送去的。这一事件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人们纷纷责备这样奢侈浪费的行为。这类现象在中国日益频繁,造成的社会影响是极其恶劣的。我们必须唾弃这种行为,努力培育勤俭节约的习惯,才能够拥有进展的潜力,我们个人才能取得成功,我们的国家才能立于世界之林。10 月 31 日是世界勤俭日,但是勤俭并不仅是那一天的行为。作为中学生,我们更需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不需要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我们留意关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勤俭节约就不会只是一句,也不会只是一句空谈。我们可以将用过的草稿纸和废弃的塑料瓶子收集起来回收,可以在使用水性笔时“少买笔,多换芯”,可以在每次离开教室时留意关闭每一盏灯,离开宿舍时关好每一个水龙头……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