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我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分析 (摘要) 我国经济的进展已经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增长, 在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 加工贸易不可忽视。 但近年随着我国产业格局的变化,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加工贸易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 (关键词) 加工贸易 梯度转移 加工贸易是现代国际贸易进展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 主要包括来料加工、 进料加工以及中小型补偿贸易加工, 这种贸易形式的出现和进展为国际经济合作增加了新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进展、 国际贸易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兴起, 加工贸易已成为世界各国参加国际分工的重要贸易方式, 在充分发挥各国比较优势、 推动技术进步、 促进产业升级、 扩大出口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进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方式, 积极参加国际分工, 有效的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 促进了本国经济持续、 快速、 健康进展。 一、 我国加工贸易现状 我国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结构在不断的进展中已经有明显改善, 技术进步效应逐渐显现。近年来, 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显。 技术产业对外贸易更是以加工贸易为主, 加工贸易所占的比重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主体结构不断优化, 加工贸易投资主体从 2O 世纪 8O 年代港澳台到 9O 年代初的亚洲“四小龙” 国家或地区, 主要从事服装、 纺织品和皮革制品等用品、 通讯、 计算机以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品生产以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开始拓展。 境外加工贸易作为新的加工贸易方式正在得到进展。 二、 贸易在我国的梯度转移 加工贸易在我国的梯度转移的第一步是由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较落后地区转移。 我国加工贸易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进展起来的, 所以加工贸易区域格局的进展变化同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工资水平的提高, 我国产品低成本的优势下不断消逝, 因此, 应不失时机地将有些产业向西部转移。 由于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富集、 劳动力丰富的相对优势, 中国的资源性加工产业也大多集中在这些地区。 对国内资源和资源加工产品的需求, 将促使上游加工产业链条向中西部地区延伸, 带动中西部地区的开发, 并为该地区产品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开辟新的途径。 加工贸易在我国梯度转移的第二步是由我国国内转移到其他进展中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