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产业升级从追赶到前沿国家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取决于生产率的差异。中国通过提高不同领域的资本/劳动比率、以及迅速地学习技术,自 1980 年起便大幅提高了要素生产率,实现了持续的经济增长,逐渐迈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中国进入了新的进展阶段,已经将目光锁定在2030 年前成为一个高收入国家,这一目标将通过大规模投资和快速技术进步的战略得以实现,这意味着,未来十年,生产率的提高将更多地依赖创新,而且中国的增长将越来越多地受到自主创新的驱动,这种创新将推动技术前沿外移,并在这些领域获得新的比较优势。随着中国产业在很多领域接近国际技术前沿,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更多地依靠原创性的发明创新而不是学习和借鉴已有的技术。中国不但要依靠尖端的基础性讨论——如国家支持的“自由探究式”基础讨论领域,还要利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充满活力的跨国企业进行创新,这些企业是所在行业的技术领先者,并参加高端讨论,同时利用国内企业在全球的创新资源,服务于企业的全球进展。从追赶到前沿领跑我国自真正投入到现代意义上的大规模工业化进程以来,一直是工业国家中的追赶者;过去的 30 多年中,中国则执行了更为明确的技术追赶战略,即引进或模仿开发国外已有的先进技术,或在国外已有的技术框架下,做自主应用的开发讨论。用相对更短的时间实现技术追赶和进步。在这种国家技术产业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产业和技术追赶为主要目标的战略思维、政策体系、组织能力和技术理念。但经过 30年的追赶之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在一部分产业技术领域已经开始处于或接近创新前沿并与国际对手展开前沿竞争。华为总裁任正非的话最直观地说出了这种新变化。他说:“我们已经走到了通信业的前沿,要决定下一步如何走,是十分艰难的问题。我们以前靠着西方公司领路,现在我们也要参加领路了。”中国自身的创新条件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全球技术变革也为我们实现前沿创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中国在一些重要的技术产业领域已接近或处在全球创新前沿。这是我们适时进行技术产业战略调整的基本依据。总体上看,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还较大,技术产业追赶的任务仍然很重。但正在出现的新变化是,中国企业近年来在芯片设计、通信系统集成、发电设备、基因技术、新型材料、高速铁路、生物燃料、动力电池技术、互联网产业等领域出现了一些全球领先的技术或企业,开始进入创新前沿,而且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