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取里程碑意义的皇冠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因而飞机被列为人类 20 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自从 1903 年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有动力飞机成功飞上蓝天后,人们就试图通过不断提高飞行速度和高度来提高飞机的性能,而被誉为“飞机心脏”的航空发动机便成了科学家和飞机设计师们的重点课题。因为优秀品质的飞机必须要有强劲、高效、可靠、经济的航空动力加以支持和保证,要不然设计再好的飞机也飞不上天。在飞机发明后的 100 多年时间里,尽管由于技术进步,航空发动机不断更新换代,并为各类飞机提供了强劲动力,从而使飞机的速度由亚声速到超声速以至于超数倍声速的飞跃,但是从飞机的进展趋势来看,航空动力依旧是制约飞机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世界发达国家都把进展航空发动机作为构建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核心技术。众所周知,当今世界上的航空强国主要是美、俄、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由于这些国家控制了航空领域的核心技术,也就意味着他们掌控着整个航空市场,所以国际上的著名的战斗机和民航客机等几乎都被这些发达国家所垄断。尤其是航空发动机,更是他们严密控制的技术,即使有些中等发达国家和少数进展中国家也能自主设计现代飞机,但是由于在短时间内难以自主解决航空动力问题,所以不得不依赖向发达国家进口航空发动机,从而造成了制约本国自主研发飞机的瓶颈。假如不能突破这一瓶颈,那么就意味着在航空领域永远受制于人。为了从根本上摆脱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我国航空工业系统从上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究。艰难探究自主研发中国的航空工业体系是上世纪 50 年代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尽管当时引进的设备和生产的飞机并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也使中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跃而跨进了喷气式时代,并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能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然而,由于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没有任何技术储备,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和技术封锁,因而当时国防工业只能依靠唯一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的苏联。在苏联的帮助下,仅用几年的时间新中国就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航空工业体系,应该说这是一个奇迹。中国的航空工业先从维修飞机开始起步,很快就转入到试制喷气式飞机阶段,并于 1956 年 7 月 19 日首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战斗机,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一跃跨进世界喷气时代的先进行列。后来,又相继成功引进和试制成功米格-19、米格-21 飞机,从而使我一跃又跨入世界第二代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