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拉夫派的理论实质及其路向探究摘要:以霍米亚科夫、基列耶夫斯基、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等为代表的斯拉夫派,形成于19 世纪 30 年代末。斯拉夫派是在与以恰达耶夫等为代表的西方派的争论中形成的,他们反对西方派提出的西化路向,主张维护俄国的东正教传统与农村公社,认为俄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斯拉夫派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究,构成了白银时代宗教哲学现代化出路探究参照的重要一维。正是基于对斯拉夫派现代化出路探究局限性的认知,白银时代宗教哲学走上了独立的探究路向。关键词:俄国;斯拉夫派;白银时代;宗教哲学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俄国处在尼古拉一世的残酷统治下,社会现实惨不忍睹,农奴制继续存在,民众愚昧无知。温柔的保守分子尼基琴柯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我们现在的社会呈现出可悲的景象。在这里没有宽宏大量的胸怀,没有司法,没有简朴,没有好的风尚,一句话,任何可以表明道德力量之健康的、自然的和强有力的进展的东西都没有。……我们生活在对于俄罗斯来说可怕的时代,而且看不到任何出路。”面对眼前如此的现实境遇,俄国到底有没有出路?俄国现代化的出路何在?俄国怎么才能走上现代化的道路?这些问题如刺刀一般,刺向每一个有良知的俄国知识分子,让他们的灵魂片刻不得安宁,而每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也毕其一生来探究和解答这一问题。就整体而言,斯拉夫派及与之相对立的西方派,是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与回答的最早登场者。以霍米亚科夫、基列耶夫斯基、阿克萨科夫兄弟、萨马林等为代表的斯拉夫派,形成于 19 世纪30 年代末,其标志是 1839 年冬霍米亚科夫的论文《论新与旧》和基列耶夫斯基的论文《答霍米亚科夫》的发表。斯拉夫派是在与西方派的论战中形成的。在对俄国现代化出路的探究过程中,它反对西方派提出的西化路向,主张维护俄国的东正教传统与农村公社,认为俄国现代化道路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看,斯拉夫派与西方派争论的焦点与分歧在于俄国的出路问题,即俄国如何才能实现现代化,是走西方式的道路,还是走东方式的道路。以霍米亚科夫为代表的早期斯拉夫派,在与以恰达耶夫为代表的西方派的争论中,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并先后有科舍廖夫、瓦卢耶夫、波波夫、萨马林等加入这一陈营,到 19 世纪 40 年代中期,斯拉夫派已成为俄国思想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派别。斯拉夫派历史跨度较大,其成员个体生命体验与所处历史环境等差异,导致思考的问题与关注的对象并不相同,如霍米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