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云肩文化的服饰设计讨论摘要:本文对云肩的演变进行了梳理,从造型、图案、色彩、工艺、整体艺术效果方面出发,分析晚清云肩的艺术特点,探讨云肩在现代服饰理念、形式、手段上的创新应用,显示其在现代服饰中应用的可行性,巩固传统服饰形式,保持文化的民族独特性。关键词:晚清云肩;晚清云肩特点;云肩应用;云肩演变云肩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服饰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古人伟大的智慧,是中国服饰史上为数不多的平面与立体结构相结合的典范。其造型独特、色彩绚丽、图案丰富、款式多样。云肩独有的形式刻画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形态,蕴含着中国社会文化下鲜亮的民族生活方式、风土人情、艺术情感。一、云肩的概述及形成演变(一)云肩概述云肩,也称披肩,是中国古代女性披于肩头,乃至覆盖整个肩领部的服饰品,也是讨论中国古代女性的重要服饰元素。装饰图案常以彩缎丝线绣制而成;装饰形式常以云纹、如意纹制作。它源于中国古代女性穿着的披帛,用一块布围绕脖子一周,披在肩头,类似披风,起始是用于保护女性领口和肩部的干净,之后逐渐演变为一种装饰品。(二)云肩的形成及演变云肩从其款式上来看,源于外来服饰,受北方游牧民族文化影响。自秦汉最初的简易披肩形式进展到明清时期,再到民国时期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消逝,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奇幻的演变过程,塑造了中国女性服饰独特的民族服饰特征。秦汉、魏晋时期——出现了帔子和披肩,大多以长条形垂于两肩,披于颈肩部,为云肩的进展奠定了基础。隋、唐、宋时期——成为一种单独的衣饰,材质变得硬朗,两端上翘,似中式屋檐。因五色绚烂如云,故叫“五云裘”衣,在上层社会流行,成为盛装的一种标志。辽、金、元时期——辽代“贾哈”,围与肩背,垂于两肩,以绸缎或貂皮制作,形式类似云肩。金代云肩是命妇使用的,且不能绣上龙纹、日、月。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云肩为百姓所用。明、清初期——成为日常的流行服饰,明代云肩在女性礼服上做装饰,清代在婚礼服上使用,造型多样,有四合如意式、柳叶式、荷花式、璎珞式等。晚清时期——四合如意式云肩盛行,一般做成两层八片垂云,是女性婚嫁不可缺少的服饰,成为汉民族女性身份地位的象征。民国之后云肩从日常生活中逐渐消逝,转而成为传统戏曲中女子服饰装饰的一大行头。二、晚清云肩的特点晚清时期,云肩在现代考古历史进展中,逐步称为四合如意云肩。它是以单个如意纹为基本元素,使上下左右四个方位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