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有限公司;尿素(全碳含量为 20%,全氮含量为 46.3%)为中石化生产。各原料的特性参数见表 1。1.2 试验设计试验实行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因素一为杨树皮粒径大小,设为 2 个水平,即粗粒径与细粒径;因素二为微生物菌剂添加量,设为 3 个水平,分别为 0.3%、0.5%、1.0%(以杨树皮干重计),共 6 个处理,具体处理设计见表 2,每个处理 3 次重复。试验于南京林业大学种子中心实验室内进行,环境温度控制为 25 ℃。本试验的堆体呈长方体,长 90 cm、宽 70 cm、高 50 cm。为了提高堆温、减少水分散失并改善堆腐物质量,采纳棚膜覆盖法[9]进行试验。为使各处理的初始 C/N 达到适合微生物活动的比值,以尿素为氮源,根据粗、细粒径原始碳氮比的不同,粗粒径杨树皮各处理分别添加尿素 0.4 kg,细粒径杨树皮各处理分别添加尿素 0.6 kg,最终各处理的 C/N 维持在 28 左右。将微生物菌剂、尿素与水 40 kg 混合,均匀喷洒于各处理杨树皮上后,经多次翻堆,混合均匀。1.3 翻堆取样分别于堆制的第 0、7、14、21、31、41、55、69 天翻堆取样,以保证堆体氧气的供应。将堆体各部位材料混合均匀,实行多点取样(取样点>10),取样至 2 000 g 左右再采纳四分法[10]分缩至 500 g。鲜样用于物理及部分化学指标的测定,其余样品风干后粉碎,过 1 mm 筛后装于自封袋,于避光处储存备用。1.4 测定指标1.4.1 温度。采纳清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点土壤温湿度记录仪(JL-01)测定堆体内温度,记录仪的探头位于堆体的上、中、下 3 个部位,设定为每 6 h 自动测定并记录堆体内温度。1.4.2 化学指标。全氮的测定用 H2SO4-H2O2 消煮-奈氏比色法; 全磷的测定用 H2SO4-H2O2 消煮-钒钼黄比色法;全钾的测定用 H2SO4-H2O2 消煮-火焰光度计法测定[11];有机碳采纳直接测定法(灼烧法)[12];氨氮测定采纳 2 mol/L KCl 浸提-MgO 蒸馏法[11];硝态氮测定用 2 mol/L KCl 浸提-还原蒸馏法[11];腐殖质酸碳量及其组分测定采纳 Na4P2O4 与NaOH 提取 K2Cr2O7 容量法[13];T 值[14]为终点时的 C/N 与初始 C/N 的比值。2 结果与分析2.1 堆体温度变化堆体内温度是表征堆腐是否达到无害化和稳定化的重要标准,其高低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种类和生长,从而影响了有机物的转化[15]。由图 1 可以看出,各处理温度均在堆腐的 2~3 d 内达到最高,然后下降,直到第 1 次翻堆后,堆温又有所回升,但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