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石魂小时候,村子里有人新建房子,会有一仪式,在一块不太方整的青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把它安嵌在屋的基脚,这时,屋的主人眼里会泛出明亮的光,庄严而肃穆。而我的家乡,是在南国越城岭的小山村,村名叫“磨石源”,村外山上的石头是最好的磨刀石。每至于此,心中存疑,为什么不叫“磨石敢当”呢?泰山又在哪里?问祖父,祖父说,泰山在东边呢!他悄悄告诉我,那是圣人孔子和皇帝去过的地方,泰山石敢当会保佑平安,“一石安则全家安”。还说,多认字,就懂了。慢慢长大,读了关于泰山的文章和诗词:曹植、李白、杜甫、苏东坡登临泰山颂山石的感慨;《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老残游记》对泰山石的描述。泰山石的影像,似乎慢慢清楚起来,但又很是模糊。时常遥望着东方,想象着封禅大典的庄严,体会着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在心里,则对泰山石,藏了一分想念。于是,急切地期待着与泰山的“素面”相见。第一次来到泰山,还是十多年前了。那是一个春的季节。这座突兀地立于华北大平原边上齐鲁古国的东岳,此刻被云雾轻裹着,稳稳地沉静地立在那里。山上的古柏耸立,陪伴着它的是青色山石。古柏与青石相互映衬散发出来的威严与显赫,像磁场一样向我的心头浸润过来。于是,沿着泰山石雕凿的古老登山御道,一头扎进了历史的深处。慢慢而行,路旁青石相伴,石刻渐多。“神明磊落”“初步登高”,还有那风月无边的刻石,让人感受了古人登山时的优雅。尤其喜爱穿过红门后,一座供奉碧霞元君庙旁的“醉心石”。“醉心石”是横卧在谷底的圆柱形石头,呈东西向,大小不一,横刻面的中心有一石核,围着石核像树的年轮一样一层层地环圈。我驻足良久,一直想象着它是不是十几亿年前洪荒时代留下的古树的化石。继续前行时,竟然与斗母宫不期而遇!哦,这就是刘鹗的《老残游记·续集遗稿》中描述的斗母宫中年轻貌美的尼姑们生活的地方吗?仿佛,那些年轻尼姑的身影尤在,只是,千呼万唤不见而已。她们是不是已化成了精灵,在泰山石上轻快地舞蹈?过了中天门,盘道巨石累累,石上有题刻“斩云剑”,相传每年夏秋季节,此石犹如一柄利剑,将乌云斩作两半,下有雨,而其上则只有云而无雨。斩云剑上的盘道旁边还有众多石刻,“云路先声”“天下名山第一”“从善如登”,能感受到古人登山的豪气。因为,就要登“十八盘”了!“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危襟坐舆笋,知怖不知欢”,我感受着诗人张岱的感受。我想,只有那伟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