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摄影教育对青少年艺术修养和人格完善的作用一、摄影教育与青少年的艺术修养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语重心长地谈了对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他说:“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作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钱学森已不止一次谈到这一话题,足以说明老一代科学家对艺术修养的重视程度。而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明确提出了人的教育、修养和完善,应该从艺术入手,经过长期锻炼,最终达到审美的境界,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还云:“物艺相通”,其实说的就是物质与精神相生、相济、相融的道理。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在艺术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育而达到的一定的水平,是每一个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养之一。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少年的艺术修养决定未来国民艺术素养的整体水准,青少年只有在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进展,才能肩负起 21 世纪的重任。然而,就目前情况看青少年的艺术修养还十分的欠缺,跟不上时代进展的要求。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人们不够重视青少年的艺术修养,把精力全都放在了智力教育上,或者把艺术作为日后追求名利的手段;其二,多年来受到升学、高考的影响,艺术的“缺课”太多,有的甚至为空白。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艺术教育,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摄影艺术教育在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方面主要通过对摄影作品的欣赏和摄影实践两个渠道来实现的,特别是摄影实践的积累会促使他们在自觉而不自觉中获得审美体验和对美的追求。我们认为青少年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提高,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培育起来。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摄影实践的过程就是对美的事物感知和鉴赏的过程。罗丹说得好:“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面对自然景观、面对生活景象,美与丑、善与恶交织一起,同一风景,在不同角度观察,其审美价值亦不相同,只有通过观察、分析、鉴赏才能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感受独特的美,才能用取景器选择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拍摄对象。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从感知和观察中得到的印象。摄影艺术有别于艺术门类的突出之处是它的纪实性,这一独特的艺术魅力,对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高是其它艺术所无法比拟的。摄影画面呈现的是火热的现实生活和瞬息万变的形态,一个人能否捕捉到稍纵即逝的精彩画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敏锐的目光和快速的反应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