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文化品位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日,以办学理念为精神内核、以环境文化为物质载体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的重要教育力量。在多年探究和实践的基础上,北京市顺义区南法信中心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初步形成了以“质信教育”为灵魂的学校文化。2024 年 9 月,学校搬入新建校址,学校砥砺前行,努力探究着、深化践行着……指导思想学校党组织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共圆中国教育梦为宗旨,践行“厚德载物质信成长”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改进、完善和落实学校制度,创新校园文化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以校园文化培育师生“四质”“四信”的基本品质,引领和促进师生自主、健康、和谐、欢乐进展。建设意义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师生进展师生是学校的主体,校园则是师生在校期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包括校园环境在内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着师生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学校文化具有强大的文化场、文化力和育人功能,这一功能的实现是潜移默化的。另一方面,师生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师生主动进展的过程。以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持续进展学校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学校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的灵魂,学校核心价值观和学校文化的培育与代代传承是学校持续进展的不竭动力,也意味着学校进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至高境界。建设目标从理论上明确把握“质信教育”的基本理念、核心价值、主要内容与实施方式,“质信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等等。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在“质信教育”核心理念的引导下,修改、完善和制订本校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形成合乎核心理念的制度文化;根据新建校的特点,设计、建设与“质信教育”核心理念相吻合的学校环境、学校形象系统,确立和形成学校环境文化。全校师生员工能逐步知晓、了解“质信教育”及其校园文化的基本含义,对校训、核心价值观等能铭记在心和脱口而出,并能逐步做到将其落实到日常学校生活、工作,转化为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建设原则人本性原则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重视人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层次性、具体性、全面性等特点,要统筹兼顾,持之以恒。参加性原则发挥学校、班级、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参加,放大并宣传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