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体与词体的区别内容摘要:该文从题材、风格、语言这三方面探讨了诗体与词体的主要区别。从题材内容来看,诗言志,词言情;从表现风格来看,诗庄词媚,诗显词隐,诗刚词柔;从语言特色来看,诗偏于自然清新,而词偏于精工华美。关键词:诗体;词体;区别;现代人总爱把诗词放在一起说,把诗词当成一回事。其实,诗与词之间既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又有明显的区别,各自有鲜亮的特色。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是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最初,诗大都是由劳动人民制造的,反映现实生活,抒发喜、怒、哀、乐情感的歌谣,所以称诗歌。后来,随着时代的进展,经济文化的进步,文人参加等因素的影响,诗的内容和体式也在不断进展。到了唐代,有着严格的行数、字数、平仄限制的格律诗成为诗歌的主流。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民间歌谣进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歌调而改变,故又叫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词。词也有固定的,有句数、字数及平仄限制,但没有律诗绝句那么严格。与诗的最明显区别是句式的多变,有时一个字便是一句。另外,词的语言更接近口语,更通俗易懂,且长于表现纤柔缠绵的情感。格律诗进展到唐代达到顶峰,词则到了宋代才较为兴盛。下面从题材、风格和语言三方面就诗与词的区别作一探讨。一.题材内容的差异在题材内容上,词和诗有着明显的不同。“诗言志”,多写家国之事、人生沉浮;“词言情”,多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1.诗言志。诗要求具有对社会的伦理道德有法律规范作用,对风俗民情有教化作用。所以诗歌在题材上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理想、宦海浮沉等内容为主,即便写到男女之情也“发乎情,止乎礼义”。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首五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曲折地表现了双方的惜别之情,又用“无为”排除了“儿女情长”,鼓舞对方的英雄之气。全诗一改传统送别诗的悲酸之态,表现意境雄阔,风格爽朗,真切地反映了“诗言志”的特点。二.表现风格的差异诗与词由于题材内容不同,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表现风格,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区别:1.诗庄词媚。古人云:“诗庄词媚”。“庄”者,庄严也;“媚”者,婉媚也。这是说诗、词有着不同的风格。诗的情感表达偏于庄重;词的情感表达偏于妩媚。因为诗多用于应制,而应制,则非庄不可;词,多写闺中韵事,而闺中韵事,则适于媚。但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