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系统分析方法1.目的:规定对本公司生产现场及实验室所使用的测量系统的分析方法,确保所得到的测量数据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21.使用范围:在客户有规定时,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按客户规定进行,如客户没有规定时,应根据如下原则选择分析方法:1 控制计划中规定的测量系统(量具/检具)在每次校准之后执行。2 重要工序使用的测量仪器及检测设备,包含计数型量检具的评价。定义:1 测量: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丁特别特性的关系。3.2 量具: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常常用来特指用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3.3 测量系统: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的数值的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程序、软件、操作人员、环境的集合。3.4 重复性:一个检验员对相同零部件的同一特性重复测量结果的变差。它是设备本身固有的变差或性能。3.5 再现性:不同的检验员用同一个量具对相同零部件的一个特性的量测结果的平均值的变差。3.6 偏移:测量结果的观察平■均值和基准值的差值。3.7 线性:在量具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移值之间的差值。3.8 稳定性:测量系统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总变差(偏移随着时间的变化)。3.9 关键仪器:仪器精确度较高,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计量仪器,控制计划中要求产品所使用的计量仪器。3.10 重要仪器:仪器精度不是很高,能满足测量要求,但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控制计划中要求使用的计量仪器。3.11 一般仪器:除控制计划中要求的其它工序的量具,不需要做 MSA分析,但需要定期送外校或内部校准,如客户有要求按客户提供的方法做 MSA 分析。内容:4.1 测量系统分析的频率:4.1.1 作业员和检验员所使用的量具,每年分析一次。4.1.2 新产品在试生产阶段,提交 PPAPB 需进行测量系统分析。4.2 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4.2.1 执行讨论:虽然作业者人数、测量次数及零件数可能改变,但执行讨论的最适合条件如下所述:将作业者分为 A.B.C 三者,零件 10 个,但作业者无法看到零件号码;校正量具;使作业者 A 依随机顺序测量 10 个零件并由另一观测者在第一次测试列中填入测量数据,请作业者 B、C 量测相同的 10 个零件,但不使他们看到他人的测量值,将测量分别记入各自的第一次测试列中;重复这个循环但以不同的随机顺序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入各自的第二次测试列中。例如第一个被测量为 7 号零件,则在样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