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摘 要:玉米种植历史悠久,其产量高、品质好、适应环境的能力強,并且在我国北方地区弥补了小麦种植之前的空白期,充分利用了夏季至秋季良好的光热条件,其产量对于国家粮食储备至关重要。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好坏,直接制约着玉米产量的多少。田间管理需要细致用心,包括松土、保湿、去杂草、防治病虫害等多方面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从玉米栽培的田间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关键词: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提高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水平对玉米产量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了我国目前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现状,点明提高玉米栽培后田间管理水平的必要性和作用,并从玉米种植密度、除草措施、田间水肥涵养和防治玉米病虫害等几个方面提出玉米栽培后的田间管理措施。1 我国玉米栽培后期田间管理技术的现状从总体来看,我国粮食产量不断上升,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产量比重却在下降,主要因为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不到位。1.1 玉米栽培的密度不科学,缺乏合理规划玉米栽培密度指的是玉米株距与行距。玉米株“枝繁叶茂”需要一定的生长空间,因此,对玉米的种植密度不好掌控,大多数的农民在种植玉米时都是根据以往的种植经验,这样没有科学的规划,很容易出现玉米栽培密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状况,并且会增加管理者进行田间管理的难度,从而影响玉米产量。1.2 玉米栽培后施肥不当玉米栽培后施肥时机不恰当,化肥种类成分比例不科学。因为我国人口分布不均,大多数农业都是分散经营,农业科学服务配套设施水平较低,土地成分不能实时跟上检测,农民施肥总以氮肥为主,不能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施肥,施肥单一、过量、缺少等问题,使肥料不能对玉米生长起到最大化的作用,影响玉米的产量。2 优化玉米栽培后期的田间管理技术措施2.1 保证合理科学的玉米株数去除杂株弱苗,补齐缺株死苗,这一项工作可以在玉米幼苗期进行除草工作时共同进行。另外,玉米株需要适当的间隙,这样可以使得玉米株生长环境有良好的透光性和通风性,可平均享受到水肥资源,从而提高玉米的生长质量。很多玉米株虽然可以长出若干个玉米穗,可是玉米株营养最终只能满足一个穗的成熟,所以多余的穗要趁早除去,从而保证最上部的玉米穗成熟饱满。2.2 清除玉米田间杂草清除杂草是玉米栽培非常重要的工作,杂草丛生的田间对玉米株的损害特别严重。杂草存在很多有危害的特性,杂草生长速度比较快,药物不能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