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刀刃上舞蹈青年画家卢波一直专注于新连环画和动漫创作,被舆论界赞誉为“中国的梵·高”。这种赞誉并不仅仅指卢波具有出众的绘画才能,还暗示了他在创作的同时像梵·高那样遭受着病魔的巨大损害。卢波 1975 年出生于石家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在 3 岁时,就拿着铅笔照着“小人书”描画;4 岁时,终生摆脱不了的病魔骤降,他突然患了一种“怪病”,病发时头痛欲裂,浑身抽搐,时哭时笑,一分钟左右又恢复正常。此后他就在不幸的病痛中以罕见的方式成长起来,犹如置身炼狱,而又能凭借钢铁般的意志苦难地飞升。父母带着卢波把大大小小的医院都跑遍了,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不能给他的“怪病”下一个明确的诊断。百般无奈,他开始服用一种治疗癫痫的西药卡马西平,以此降低山崩地裂般的痛苦。但是这种药物的毒性很大,长期服用之后,卢波身体走形,脸庞浮肿,重度抑郁,幻听幻视,旧痛之上又添新疼,这无疑是逼迫他自幼便要在锐利的刀刃上行走,步步滴血,步步惊心,步步令父母垂泪痛心。药物的作用毕竟有限,支撑一个人在磨难中挺起的只有梦想和追求,只有来自他人的爱和自己迸发出的对整个世界的爱和激情。哪怕世界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卢波开始迷上了绘画,这种痴迷近乎疯狂,仿佛在朝体内输送新奇血液。当还看不懂“小人书”里的内容时,他已经咬紧牙关,一幅紧接一幅地刻苦临摹,那真是废寝忘食,好像连身体里的病魔也忘记了呼吸。卢波的父母把他送到市文化馆开设的美术班,心想这也许会在将来成为孩子的一条生路。在卢波刻苦钻研绘画的同时,他的父母仍然不遗余力地带他诊治“怪病”。可是很多年过去了,医生们还是无法确诊,副作用极大的卡马西平,他吃得都没有味道了,但痛苦越来越强烈,病发时如铁骑蹂躏地面,药物只是柔弱的小草,是无法真正挡过去的。卢波就用小手舍命地箍住头,实在忍受不住,就用劲嘶喊,惊恐不已的父母也只能跑过来抱住他。多年之后,卢波将这种不知重复了多少次的情景手绘了下来。别人认为这是超现实主义画作,其实是毫无夸张的写实。卢波说:“这是我病情发作时的感受,而这样的痛苦,每一个夜晚都在进行。”病魔难以驱走,渐渐变得内向、自卑的卢波能够控制的也似乎只剩下手中的画笔了,画笔成了能够跟他共患难的一种力量,一种生命,乃至一种信仰。绘画对于卢波来说,正是开在伤口中最美的花朵。《杨家将》、《红楼梦》、《西厢记》……卢波坚持不懈地对经典连环画进行虔诚的临摹和学习,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