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筒收藏有讲究笔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艺术价值与有用价值兼而有之,因此也受到藏家们的喜爱。笔筒造型以圆形居多,也有八方、六方、四方、梅花、葵花等造型和云头、卷书等式样。材质大多采纳瓷、竹、木、漆,也不乏玉石、象牙、水晶、翡翠、端石等质料。瓷笔筒,分青花、五彩、粉彩、颜色釉等。始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但传世品极少,天启、崇祯时生产量较大,以青花为主,直口,平底,束腰。清代康熙时瓷笔筒到达鼎盛,品种极为丰富,釉色、造型、画意笔法、题字最为讲究。瓷笔筒除了要看胎、釉质量外,主要看瓷画的水平和青花的发色。瓷画水平不同,价格会有天壤之别。竹笔筒,目前最早的是明正德、嘉靖年间朱松邻制松鹤纹笔筒,采纳的是圆雕竹刻工艺,刀法深峻,立意古雅。現今古玩市场多见仿制品,笔筒是否为名家之作,先看笔筒时代风格,然后是皮包浆与雕工,最后看款识。木笔筒,主要材质有黄花梨、紫檀、鸡翅木、金丝楠木、红木、乌木、榉木等,以紫檀木、黄花梨木、沉香木等为贵。明代木雕笔筒简朴大方、花纹疏密有致,刀法具有神韵;清代则纹饰繁缛、雕刻精细,借鉴了牙雕、竹雕、漆雕等技巧。鉴别木笔筒除要懂材质外,还应注意雕工刀法、工艺水平、年代早晚和时代背景。象牙、玉质笔筒,目前市场较为少见,其价值也很高。玉质笔筒多见于清代,其中白玉笔筒价值最高。象牙、玉笔筒方法与鉴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也可借鉴竹木雕的鉴定方法,按时代风格、表面包浆、雕工技艺依次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