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基础知识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等等);2、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但物体振动你不一定能听到声音,因为还需要介质传过来,你才能听到。3、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逝,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你把一只耳朵贴在一条长装满水的长铁管一端,在长铁管另一端敲一下,你能听到 次声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5、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6、在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7、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 0.1s 以上(教室里听不见回声,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要听到回声,人到障碍物到距离应该不少于_________m。8、回声的利用:到车雷达,回声定位,双耳效应,声呐。9、有关声音的计算题:例题 1.雨天的晚上,玉红同学看到闪电 5s 后听到了雷声,打雷的地方距她多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以 340m/s 计算)例题 2.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 4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 m/s)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由发声体的 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 常考的生活实例: 直 接推断 音调高 低的方法短紧 细音调高,长松粗音调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响度还与听者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音色: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4、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000Hz。高于 20000Hz 叫超声波;低于 20Hz 叫次声波;5、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沟通,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6、超声波的应用:倒车雷达,声纳,B 超等三、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 超,敲铁轨听声音,声纳探测海底深度探测鱼群等,蝙蝠回声定位等。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超声波击碎结石,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武器、次声波武器。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