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 1 、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可分为一般理论基础和直接理论基础两个层次 一般理论基础包括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直接理论基础包括工作分析,目标管理,目标设置,激励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目标一致性理论,组织公平感理论,权变理论,信息市场理论。 2、一般理论: 控制论 主要思想: 以系统方法为基础,主要讨论复杂系统中的沟通信息流, 20 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伴随着工业自动化的逐步普及,形成了伺服机构理论(即自动控制理论),控制了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作为控制论的奠基性著作。 控制论认为,无论是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指令,作为控制信息传到系统各个部分,由他们按指令执行之后再把执行情况反馈输送回来,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作用,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 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 最重要的体现在于:通过控制活动能提供用来调整目标与手段的反馈信息,在具有既定目标和既定的达到目标计划的情况下,控制职能包含着度量实际情况,把他们同标准对比,传出能用来协调组织活动,使之集中于正确方向并有利于达到动态平衡的信息。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企业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反馈控制原理,不断将企业目标执行的结果与既定目标相比对并调整企业组织活动不脱离元目标方向,显然这就是绩效管理能够控制企业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基本依据。 系统论 主要思想: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子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的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系统论的观点,首先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大的系统,企业管理由许多子系统组成,其次,企业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他同周围环境不断的进行沟通,其三管理必须从企业组织整体出发去考虑和评价问题。 如何作用于绩效管理: 系统具有集合性层次性和相关性,这些特征都对绩效管理有着不同的影响。 集合性: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一个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整个企业管理的子系统,其水平高低对企业进展事关重大。 层次性;系统的结构是有层次的,企业绩效系统包括组织绩效,部门绩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