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压力加大,本病发病率亦逐渐增加。国家级中医专家,云南省名中医管遵惠主任医师,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展和完善了舌针理论和舌针疗法。笔者在近 5 年中,运用管氏舌针疗法治疗郁证 36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本组病例均系本科门诊病人,按随机原则抽样分组,舌针组 36 例,对比组 30 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参照《针灸学》[1]进行确诊。1.1 舌针组 36 例中,男 2 例,女 34 例,最大年龄 58 岁,最小年龄 25 岁,平均 37.6 岁,病程最长 6 年半,最短 10 d。按中医辨证分型为:肝气郁型 10 例,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腹胀纳呆,妇女月经不调;气郁化火型 12 例,症见:情绪烦躁易怒,胸闷气胀,口干咽干,嘈杂吞酸,大便秘结等症;痰气郁结型 5 例,症见:咽中作梗,如有梅核梗于咽中痰,咯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腹胀满等症;心脾两虚 9 例,癥见:心悸,失眠,健忘,头晕,伴四肢乏力,面色苍白等症。1.2 对比组 30 例中男 2 例,女 28 例,最大年龄 57 岁,最小年龄 32 岁,平均 36.5 岁,病程最长 2 年 2 月,最短 5 d,按中医辨证分型(由上舌针组);肝气郁结型 10 例,气郁化火型 8 例,痰火郁结型 6 例,心脾两虚型 6 例。2 组的年龄分布,病程长短,中医分型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无可比性。2 治疗方法2.1 舌针组主穴(舌针):心穴(位于舌面尖部,顶尖后 5 分),肝穴(位于舌面 1/3处,边缘向内 5 分处),脾穴(位于舌面中央处旁开 4 分处)肾穴(位于舌面中央后 3分,外开 4 分处),聚泉(位于舌面中央处),见图 1.金津、玉液、中矩(舌上举舌底根与牙齿龈交界处)。见图 2。配穴:根据辨证配穴为主:肝气郁结型取:内关、太冲、三阴交、膈俞、肝俞、足三里;气郁化火型配取:内关、太冲、三阴交、劳宫;阳陵泉、涌泉;痰火郁结型配取:膻中、丰隆、天突、内关、太冲、三阴交;心脾两虚型配取:心俞、脾俞、神门、内关、太冲、三阴交。治疗方法:舌针 3-4 穴次交替,针时请患者自然伸舌于口外。如针舌底穴位,请患者须将舌卷起,舌尖抵住上齿门,将舌体固定。亦可由医者以左手垫无菌纱布,固定舌体于口外。虚证选用 30 号 1 寸半毫针,在选定的穴位上,拇指向前小弧度旋转。转 3~9次稍停为一度补法;一般病情行三度或九度手法,不留针,进针一般约为 0.5~1 分,勿令太深。实证患者选项用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