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与艺术细说巴黎圣母院的建筑结构与艺术 巴黎圣母院是巴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这座建筑历史太长,建筑太复杂。我们先来讲历史和建筑,再讲讲艺术和宗教。 不过假如你同意再走几步,就能去到塞纳河畔,可以喝上一杯橙子汁,然后沿着河走很长的距离,你就能看到一座小岛,那里就有我们今日要逛的地方巴黎圣母院。 从凯旋门出发,穿过一座小桥,你就来到了埃菲尔铁塔,望着铁塔下长长的队伍,可惜你没有维克多的“政府公文”。 巴黎圣母院的原址历史非常的悠久,早在古罗马时代这里就是一座小神庙。后来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这里又被改造成了基督教堂。 到了 1160 年,巴黎已经进展成了一个非常繁华的大都市,很多人都来到了这里。在当时,教堂和吃饭喝水一样,对欧洲人的基督徒来说刚需。于是巴黎人惊讶的发现自己的教堂又小又破,他们觉得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有一位主教下定决心改变这一切,原来的教堂已经建成了快 700 年了,又小又破,与巴黎“欧洲中心“的地位不符啊,我们把他拆了再修一座配得上巴黎身份的教堂吧。 于是主教大人拿出了自己的大笔钱财(当时的教会是真心有钱,不仅能收税,还能卖赎罪券)把旧的教堂拆了,大声宣布,我们要修新教堂啦! 回应他的是一大堆市民捐来的金币,大家早就看这个教堂不顺眼了,礼拜天做礼拜的时候,感觉的自己像是被挤在菜市场一样,别说想双手划十字了,连两只腿都能抽起来,悬空顺着人流飞行! 那么教堂改修成什么样呢,当时可没有大家都来投标一说,得主教大人自己拿主意,主教大人也不是学建筑出身,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发愁。 但是很快上帝传来了旨意。主教大人做了一个梦,在原来旧教堂的地方一个明净的、雄伟的、让人感觉到自己和天国非常接近的教堂拔地而起。教皇大人醒来后,一拍大腿,好!我们得修一个又雄伟又明亮的! 大家可别小看这个“又雄伟又明亮”,当时欧洲的建筑技术挺差的。没办法,知识分子的主要精力都在讨论圣经上,而且事无巨细,比如三位一体的合理性啦,诺亚方舟到底多大呢,又比如耶稣最后的晚餐中吃什么啊,赎罪券为什么能发挥功效啊等等。所以这个“又雄伟又明亮”真的不是轻易能达到的。 但是既然是上帝的指引,那怎么会有错呢。开修! 这一修,就足足修了将近两百年。 没办法,当时没有大吊车,没有测量技术,没有钢筋混凝土,没有现代建筑中所拥有的一切,人们有的只是对上帝的信仰。 可惜主教大人等不到两百年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