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规章制度有说道编者按:规章制度的编排规则和行文体例HR 在接到制定制度的任务后,先要考虑三个问题:●干什么用这话听上去挺多余,制度管人呐,这还用说吗?其实还是需要好好考虑的。比如,最近公司工作纪律涣散,于是老板责成 HR 制定考勤制度来法律规范纪律。但是,这个问题靠一个考勤制度就能解决吗?HR 要先问问自己,为什么以前大家都好好儿的,忽然就松懈了呢?老板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管理法律规范?这个管理制度是不是真的能有效果?然后再去和老板沟通,向员工了解情况。最后可能会发现,员工工作懈怠根本不是纪律问题,问题出在薪酬福利、工作指标或工作标准等其他方面。一般来说,制度总有一定的滞后性,总有些问题是无法预见的,需要事后去补救。在项制度没出台时,一些问题只能算作特例,而一旦形成制度,特例就被视为常态。对待常态尤其要考虑周全,要有可操作性,不可朝令夕改。有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比没有制度更糟糕。规章制度是为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设计的,所以,制定规章制度一定要明确两点:一是通过制度解决什么问题,二是通过制度能否有效解决问题。●给谁看从理论上讲,规章制度应该对企业所有人员都有约束力。但现实中,尤其是在民企,规章制度极少能管得到老板。就算在国企,基本上也只有上级的规章制度才能约束本级高管,在本级,假如不是很原则性的问题,即便高管违反了制度,又有几个人敢去管?认真想想,关注规章制度的人不止公司内部的股东、高管和员工。很多 HR 都有过劳动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的经历,这个时候,规章、制度是企业向仲裁员或者法官提交的重要证据。假如公司聘请咨询公司等外部专家进行企业诊断,现有的企业文件、规章制度也是重要的参考依据。也就是说,看规章制度的不仅有企业内部的人,也有企业外部的人。外部人在看规章制度的时候,往往带有更大的利害关系。一个劳动仲裁或者诉讼输了,不仅是企业赔钱的问题,对 HR来说,其个人职业生涯也会受到影响,对企业来说,无论是声誉还是延续出来的后果,都会更严重。●底线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 HR 脱口而出的答案是:当然是要合法。对,“合法”是规章制度最起码的底线。但是除此之外,还需要——合理。国家的劳动法律法规中有很多内容需要企业自行细化,比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怎样才算“严重”?这就需要用人单位自己来定义。这是企业自主权的一部分,但是企业也不能滥用这种权力,这就需要“合理”。规章制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