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理论与企业的进展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经济,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企业而言,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进展至关重要。本文拟就耗散结构理论和现代企业进展的关系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一、耗散结构基本理论耗散结构理论是 1969 年由比利时自由大学教授普里高津提出的,主要探讨一个系统从混沌无序的初态向稳定有序的终态演化的机理、条件和规律。该理论认为,一个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当其中某个参量变化达到一定临界值时,通过涨落发生突变,就有可能从原来混沌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有序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形成的客观有序结构,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才能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再因外界微小的扰动而消逝,这种需要耗散物质与能量才能维持有序的结构就是耗散结构。该理论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基本原理。1.开放系统原理所谓熵是度量系统混乱程度的尺度,负熵则是度量系统有序程度的尺度。任何一个系统的熵的变化 ds 都由两部分组成:ds=dis 十 des式中:dis——系统内部自发产生的熵流,dis 不小于零。des——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从外界引入的熵垦,其值可正可负。在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系统不断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给系统带来负熵,即 des2.非平衡态原理平衡态不仅不能导致有序,即使系统处于离平衡态不远的近平衡态,也不能产生新的耗散结构。耗散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有活力的、远离平衡态的稳定有序结构。因此,欲使系统形成耗散结构,必须设法驱动开放系统跃出平衡态或近平衡态的线性区域,达到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区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非平衡是有序之源。3.非线性作用原理在开放系统中,为了形成耗散结构,必须存在某些非线性动力过程。这种非线性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内的各要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从而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复杂系统内部诸要素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是推动系统向有序化进展的内部动力,是形成耗散结构的重要机理和必要条件。二、耗散结构理论在现代企业进展中的应用以耗散理论的观点看,企业进展本身就是一个把企业推向外部环境并借助非线性机制调节,使企业达到一种远离平衡态的稳定有序的耗散结构的过程和动态行为,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要进展成为耗散结构形式,笔者认为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1.企业必须树立开放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告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