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教学设计篇一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握诗歌的形象,领悟其象征含义。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悟象征含义。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哭泣的中华——侵华日军暴行实录》 老师:从 19371945 年 8 月 15 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 3500 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5620 多亿美元。 今日,我们要一起学习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名篇——《我爱这土地》。抗战初期的 1938 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阔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板书:我爱这土地) 二、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中国现当代诗人,原名蒋海澄,生于浙江金华,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诗风沉雄,情调忧郁而感伤。 到了延安以后,逐渐转向悲壮、高昂的诗风。是对中国新诗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出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我”养“我”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 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老师指导: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育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亮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个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