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培育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策略,包括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育目标;改革课堂设置,完善课程结构;创建校园人文环境,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学生的实践、实习活动也应贯彻人文素养的培育。关键词: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医学教育观念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关系广阔人民群众的重要问题,必须突出体现人民的价值,要尊重人民的意愿,时刻体现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尊重,这才是医疗卫生服务必须贯彻的宗旨[1]。因此,当代医学教学必须将学生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综合素养的培育放在第一位,使学生意识到从事医疗服务事业中伦理道德的重要性,老师在教学中要时刻传输人文关怀精神的内容,构建起全方面、多角度的学习体系,促进人文关怀精神最大培育效果的实现。一、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现状传统医学教育中,老师教学多将关注点集中在专业理论上,对于学生的心理素养、人文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关注比较少。而且在理论教学中对于器官的形态构造、变化情况、机制等问题的分析与讲解比较重视,但是缺乏实践探究活动,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另外,在教学中实践多以验证型为主,学生自主设计与探究的机会不多[2]。在医学高校老师方面,缺乏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培育,医务人员自身缺乏人文关怀精神,有时甚至导致医患纠纷不断升级,所以加强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强化他们的综合素养显得尤为重要[3]。目前,医院已经实行了“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对传统医疗服务理念的创新,能够更好地发现疾病产生的原因,从而为疫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更加完善的策略与措施。但是目前医学高校人才培育模式与医学模式不协调,人才培育中惯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误导医学生,导致他们对于疫病的认识不够全面,对于人类这种特别群体的认识过于客观,只将人作为纯粹的生物体进行讨论,没有融入任何人文关怀的因素与情感。因此,当代医学生的培育必须从人才培育理念与模式上进行转变,将人文精神贯穿学生培育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新医学模式的内涵和价值,并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做好新思想的转换,进而促进医学院人才培育活动的有效开展[4]。二、当代医学生人文关怀精神的培育策略(一)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当今社会,医学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医学教育则是为了培育能够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身体问题的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