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邓之诚及其清史研究

邓之诚及其清史研究_第1页
1/5
邓之诚及其清史研究_第2页
2/5
邓之诚及其清史研究_第3页
3/5
邓之诚及其清史讨论二十世纪上半叶是清史讨论初创与起步的阶段,孟森、郑天挺、萧一山为“列清史于学科”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清亡未远,耆老俱在、故实易知,不专治清史的史家对清代史事亦多有撰作,遗憾的是,这些隐没于主流之下的潜层论述长期以来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邓之诚先生对于晚明清初历史的讨论,便是一个显例。一邓之诚(一八八七至一九六○)兼有新旧两方面的背景,虽出身于新式学堂,但其治史的理路,大抵仍侧重于传统学术。其治史并不专限于某一断代,先后在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讲授中国通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明清史等课程,对宋史也多有心得。不过明清史,特别是明中后期至清前期的历史,则始终是其用力最多且成绩最为卓著的领域。《骨董琐记》内多记明清掌故,《中华二千年史》明清部分占据全书半数篇幅,存世日记与读书笔记中,也有大量对明清史事与典籍的考订。本文要谈的是以《清诗纪事初编》为代表的晚明清初史讨论,此书最值得重视的是小传部分,邓氏的考证、评论以及对重要史料的提示皆在其中,胜义迭出,这是邓氏治清史最为夺目的部分。等人,并注意到方以智、方文、钱澄之等人的相关动向,东南抗清史的疑案方在数十年的学术接力中逐渐廓清。士品与节义是明末清初士人所无法回避的话题。节义固有待于易代之际的生死与出处而后定,士品的评判则在乎晚明的党议。启、祯两朝政治史始终受到“君子—小人”之争模式的支配。其实明人便已指出,与东林对立的未必即是逆党,“有攻东林之人,为崔、魏所惜,而劲节不阿、或远或逐者,亦正人也”(《烈皇小识》卷一)。然而由于主流史料大体出自东林或亲东林学者之手,门户之见难以破除,导致了这一模式的长期存在。邓之诚对此颇不谓然:“宗羲党见太深,恶夏允彝《幸存录》持平之论,谓为不幸而存,作《汰存录》以矫之,斯同奉其师说,诋诃杨嗣昌过甚,顾炎武、潘耒皆不谓然,然莫能夺也。”(225 页)不仅对于梨洲,邓氏对“党见”甚深的钱澄之、全祖望也有责难,并批判钱氏《所知录》“多传闻未审之言”(123、219 页)。朱彝尊在明史馆力主“东林不尽君子,非东林者不尽小人,当除门户之见”,邓之诚称其“尤为有识”(749 页)。晚明政治的另一特点是议论充塞、众声喧哗,前代史家多持道德论态度,首重“正人”之言,而不察其可行与否,邓之诚的观察则相当冷静:“东林之计,未必决于书生,而书生涉世太浅,出言太易,好为奇计,人人自命陈同甫,使其有议固不可,无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邓之诚及其清史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