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熟悉的旋律仿佛还萦绕在我耳边,蓦地发现接近一个月的下乡调研生活已接近尾声。 从开始的策划到如今调研工作的顺利结束,都离不开队员们的精心谋划和默契配合。在此期间,我们围绕着“政府干预下农村土地流转的绩效分析及建议”这个主题展开,分别走访了佛山、东莞、河源、英德这四个地级市,足迹遍布 18 个村落,并深化农户家中,与老农民们开展零距离接触。对于我们这一群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来说,就像历经一次奇异而短暂的旅程,着实收益颇丰,感触良多。 经过一番调研,在我们广东地区,由于经济进展和地理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农业进展各不相同,政府的主导作用也不尽相同。对于经济进展速度快,地形较为平坦的东莞、佛山等地区,农业进展已初步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当地已相继建立起土地流转平台,形成土地资源的统一管理,再以分红的形式回馈给村民。这种流转模式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并相应地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是目前为止较为科学可行的流转模式。而反观河源和英德等山区城市,在进展较为落后的粤北山区,农民的生活却不尽人意。特别是河源地区,当地的政府为进一步进展经济,大力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已征收不少良田和山地,买卖土地现象不在少数。而在更为山区的大部分村落里,农民因务农收入少,几乎所有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留守老人在家中耕种土地。土地流转方式几乎都是以无偿形式为主,只有少数是以出租形式流转。更有甚者,因农民法律意识淡薄,利用良田开发鱼塘和建造房屋现象层出不穷,而村委会因实权和资金缺乏而无从干涉。面对这几种不同现象,我们团队也一度陷入了窘境,也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譬如,对于粤北山区等出现的特别现象,我们发现原先的调查问卷几乎完全不适用,而且队员中懂得当地语言的人微乎其微,语言沟通出现很大的障碍。对此遇到的困难,我们最终都得以迎刃而解,也明白了在调研过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险阻,但能集中所以队员的力量一起思考和讨论,事情就一定会有转机。虽然各地区土地流转情况都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我们广东地区农业进展的共性。如今广东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的大量人口已涌向城市,绝大多数人都表示不愿在家务农,农业的进展趋势不容乐观。一位资深律师曾向我们犀利地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农业进展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