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松解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筋理论探析关键词:针刀松解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经筋理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属中医“痹证”范畴,常由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皮肉筋骨,致筋脉气血失和,闭阻不通。《素问·痹论篇》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外邪稽留肌肤筋肉之间,致气血凝涩不通,出现筋肉酸楚、痛苦、麻木、拘挛、受限等症状。针刀松解法依据经筋理论,在减少痛苦和恢复关节功能障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 KOA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康复手段。因而从经筋理论的角度分析和讨论针刀松解法治疗 KOA 的机制,将为本病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 经筋理论概述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说文·筋部》云:“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经筋循行分布与十二经脉基本相同,但走向呈向心性。《黄帝内经太素》认为经筋“内行胸腹廓中,不入五脏六腑”。同时在关节及筋肉丰厚之处具有结聚的特点,《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痿论篇》曰:“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可见,经筋的作用主要在于约束骨骼,利于关节屈伸活动,以保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关于经筋的病变,《灵枢·经筋》认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转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经筋的发病部位多为所结之处,即肌肉在骨骼上的附着点或神经容易被卡压的部位,主要症状为麻木、痉挛、痛苦、弛缓无力等神经肌肉症状[1]。在治疗上,《灵枢·经筋》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原则,广泛应用于针灸治疗各种经筋病。历代医家对“以痛为输”的理解基本相同,即以痛苦部位或以压痛处为腧穴,如《类经》曰:“以痛为腧,即其痛处是也。”《黄帝内经灵枢集注》曰:“以痛为输者,随其痛处而即为所取之俞穴也。”《黄帝内经太素》还对“以痛为输”进行了解释:“输,谓孔穴也。言筋但以筋之所痛之处,即为孔穴。”2 经筋理论的指导意义《杂病源流犀烛》曰:“筋也者,所以束节络骨,绊肉绷皮,为一身之关纽,利全体之运动者也……按人身之筋,到处皆有,纵横无算。”可见,经筋是庞大复杂而平衡的整体系统结构。从基金项目: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2024JYBZZ-某 S054)现代医学来看,经筋是人体软组织形态的高度概括,主要包含肌肉、肌腱、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等系统内容[2-3]。而膝关节的主要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