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宗教崇拜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远祖崇拜—后世圣贤崇拜的源头;近祖崇拜—后世宗法文化的先导。2.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三宝:佛、法、僧“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3.先秦诸子:儒 道 法 墨 阴阳 兵 农 纵横家 杂家 小说家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4.先秦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西汉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东汉七经:五经加上《论语》《孝经》合称七经唐代十二经:“明经”科以“三礼”、“三传”合《易》《诗》《书》为九经;合《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宋十三经:合《孟子》为十三经。南宋四书五经: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合《论语》《孟子》为四书;与汉代五经合称。5.程颢说:“学也者,使人求之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 程颐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天理,敬而已矣”“格物致知”论 “格犹穷也,物犹理也”朱熹:理气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 1 / 9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存天理,灭人欲”。6.陆九渊:“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7.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榜眼、探花。二、大题1、如何理解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也”,中国“反向性”文化(中国文化中的“反”)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老子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 1)道动于!反!,是指!道"从!无"到!有"的生成运动&,!道"从!无"到!有"的生成运动,就是从无规定到有规定的否定运动&2)道动于!反",是指对立面的!互相依存"与!物极必反"&相互依存是!我"与!他"’!显"与!隐"’!阴"与!阳"’!虚"与!实",!动"与!静"的暂时平衡&如老子所言:!有无之相物极必反是对待双方的平衡被打破,当一方获得过度发展而导致向另一方的转化&!阴盛阳衰"!否极泰来老子的!反也者,道之动 也"就可译为!道所启动的是反向转化"3)道动于!反",是指!道"的运动是使万物!回归"于道&回归是从有入无,是文明的归藏’归潜’归化,是与道俱化① 在第一层次上,!反"的回归义是指死亡"&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