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漆工艺的前世今生它与玉器、牙雕、景泰蓝并称北京特艺的“四大名旦”,更与湘绣、景德镇瓷器同誉为“中国工艺美术三长”。在漫长的 1400 多年的历史中由兴盛走向濒临失传的窘境。我们,为您讲述雕漆工艺的前世今生。漆器——古时美轮美奂的“日用品”信任每个人都曾经被《红楼梦》中美轮美奂的场景所吸引:娇巧丫鬟提着绘金描漆的层层食盒,揭开盖子,太太小姐们端起红色漆碗,手执黑色漆筷,慢慢享用精致小菜和各色糕点……用精致的漆器做日常生活用品,早在 4200 多年前的夏禹时代就已不是新奇事。到了唐朝,漆器工艺诞生出雕漆这一新的分支。雕漆分为很多流派,以北京雕漆最为著名。15 世纪的明初,北京雕漆就已扬名世界。清光绪以后,全世界只有北京能够生产雕漆工艺品。遥想当年,大到桌椅家具,小到碗筷瓢盆,无不精雕细凿并配以经典的红黑或黑金两色,其考究工艺散发出的优雅风韵,令人叹为观止。雕漆的精致源自对每毫米的坚持进展到今日,漆器有用功能已大为减弱,但它的艳丽色彩和精致造型,却使之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佳品。雕漆艺术是漆文化几千年进展的巅峰。它把漆的优良特性与古老精湛的雕刻技艺完美融合。雕漆制品造型浑厚大方,色彩沉稳,文饰精细,成为中国独有的艺术珍宝。能拥有如此高的艺术地位,自然与北京雕漆长久以来对品质的坚持分不开。自小受家庭熏陶的雕漆传人贵老先生对此颇为感慨:一件真正的雕漆艺术品,一般要刷上 15 毫米厚的漆才能进行雕刻,而 1 毫米厚的漆就要刷上足足 17 遍。为了保证它久经岁月也不开裂,每一遍刷上去的漆,都只能在室内自然阴干,天气越湿润越好。像北京这样的气候情况,每天最多能刷 3 遍漆,15 毫米厚的漆,就需要近百天时间。不仅如此,设计、制胎、涂漆、描样、雕刻、磨光等繁杂的工序,每一项技艺要求都很高,这些工艺都是由不同的工人完成。雕漆大师文乾刚先生道:“任何一件雕漆艺术品的制作,都需要一个以大师为中心团体的精诚合作,成功应该归功于团队的精诚合作。”红火一时的雕漆艺术濒临失传的边缘雕漆,其内涵在于千锤百炼的品质,然而,就是如此精制华美、受人欢迎的艺术精华,如今却面临工艺失传的窘境。据继古斋的雕漆传人贵老先生:雕漆属于宫廷艺术。1949 年以后,雕漆从宫廷走向社会,成为与全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文化沟通的民族工艺品。上世纪 80 年代初,是北京雕漆最红火的年代,当时出口很多,在国外,都以在家中摆放一件中国雕漆艺术品为荣。而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