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讨论[摘要]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与进展,还能推动校园文化的进一步繁荣。进展好音乐教育能够打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教育;校园文化音乐教育从传统观念上来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培育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等。但是从更加长远以及深化的层次来看,音乐教育也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丰富学生在小学校园内的校园文化生活,构建出一个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加强音乐教育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加强音乐教育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培育,从而构建出更加丰富的校园文化,而丰富多彩开放的校园文化更能促进音乐教育的不断进展。一、充分认识音乐教育与校园文化关系在传统教学观念中,音乐教育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具有区别性,音乐学科更注重培育学生的审美、艺术领域的能力,使学生更具有发现美的能力。其主要发挥的是“美育”的功能,与其他基础学科课程的“德育”“智育”不同。但是此观念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在任何阶段的教学中,都强调“德、智、体、美”的综合进展,因此,音乐教育在教育体系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音乐教育在美学素养培育中潜移默化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培育学生的道德情感,因此,在小学的教育体系中,应该强调音乐教育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学生在校园内长期学习生活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具有代表性的价值观念、环境氛围,它是一种群体习惯以及群体观念。校园文化的包含范围较为广泛,音乐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较为关键的一部分,校园文化的不断丰富进展离不开音乐教育的不断加强。为了达到建设出更加丰富优良的校园文化的目的,需要通过课内、课外的音乐教育来实现,在长时间内培育出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三观,逐渐形成学校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氛围,构建出更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校园文化环境。二、全面加强音乐教育的课堂教学音乐课程是小学生提升其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通过全面加强音乐教育的课内培育,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音乐课程的作用是促进学生综合素养提高以及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与必要方式。老师在音乐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培育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进展,完善学生的人格塑造。老师也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